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王晓涛
只要是工作日,走出北京市木樨地地铁站东北口,就能看到拥挤不堪停放的共享单车,以及共享单车公司的调度车辆和忙碌的调度人员。向北步行数百米至三里河南四巷,可以看到同样的场景,而在这条巷子的西侧,则是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在地。在去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初步的顶层设计。
2月10日下午,在位于木樨地地铁站西北口的国家信息中心大厦,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张新红在“共享经济思·享·汇”第一期活动上,用一首《七律·分享经济新变化》描写了自己对共享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的分析判断——“单车行处满世惊,花样分享看不清。疑怨绵绵声犹在,新政朗朗势已成。千行舍却老套话,一网激发新动能。变中求变闯三关,云帆直挂待日升。”虽聊聊数语,却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共享经济的沙龙
思想汇聚的平台
“共享经济思·享·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政策研究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活动目的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共享经济健康良性发展。透过“共享经济思·享·汇”这个名字,不难看出主办方希望看到思想的汇聚、集成和共享,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紧跟发展的动态,深度研判发展的趋势,强化权威的政策解读,积极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众所周知,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迅猛,被誉为“新四大发明”之一。面对共享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共享经济思·享·汇”主要有3个定位:
一是正确解读政策,解读产业发展的形势。共享经济对于产业权属形态、就业模式、消费方式等都在产生革新的作用,在培育新动能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正面的作用在显现,负面的问题也在发生,既不能因为负面的问题而因噎废食,也不能只说好的方面,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认识共享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凝聚社会发展共识。
二是积极研判问题,提出措施。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形态,目前面临着诸多问题,政府部门要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了解,从而在包容审慎这个总的管理准则下,以底线思维的方式提出应对的举措。
三是把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出去。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一些地方、不同行业采取了许多好做法,使共享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活力,因此要向各界介绍新的做法,特别是在政府包容审慎监管的方式上,为各地提供可供借鉴的做法。
乱花渐欲迷人眼
模式创新多包容
如果说2016年是网络直播的元年,那么2017年则是共享单车的元年,且共享经济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从共享篮球到共享充电宝,从共享雨伞到共享车位,共享几乎无处不在,让人眼花缭乱。“前不久我到广州去,甚至有企业特意拉着我,给我介绍他们做的共享纸巾。”张新红说。有研究表明,2017年共享经济的增速仍然高达40%以上。
但在共享经济的大旗下,并非所有的新模式都真正拥有共享的基因。张新红最近参加了北京市共享经济示范平台的评选,筛选一轮后还剩下20多家企业,张新红透露:“这20多家平台中,有1/3是比较典型的共享经济平台,而且效果很好;另外有1/3可能有一点共享经济的基因,但是基本上算不上共享经济;还有1/3跟共享经济根本不搭边,平台的创建者显然对共享经济缺乏深刻的认知。”
面对模式新且发展速度快的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有的传统企业不愿意改变,有的管理部门不知道该如何改变适应,个别的甚至不愿意改变已经熟悉的管理办法,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难免有些简单武断。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针对共享经济,政府的监管政策要进行动态调整,“开始的时候松一点,中间的时候要收紧,发展问题严重的时候要绝对破除”。他说:“包容监管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守住底线,而守住底线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高新民表示,共享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协同治理。例如,停车场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荷兰阿姆斯特丹为支持共享汽车的发展,就在闹市区挤出很多地方免费供共享汽车停车,而且还为电动汽车配套充电桩。“现在在北京、上海这样做可能有点难度,我们是否可以在二三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搞一些试点呢?”他反问道。
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家住亚运村,他现在感觉打车越来越不方便了。他说:“以前感觉打车特别方便,吃完早饭换完衣服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叫车平台叫到车,现在如果在7点半到9点半之间叫车,基本上20分钟叫不到车。”
对于朱恒鹏的遭遇,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教授表示,网络约车的价格原本可以较传统出租车便宜些,现在却价格不菲,让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国的优步没有变成这样呢?我觉得要进行反思。”他认为,对共享经济还是应该有更高的容忍,让这个业态有一定的时间发展,否则可能会扼杀创新。
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持近似观点。他说:“现在有很多专家认为网约车平台涉嫌垄断,反垄断的声音非常高,我个人认为目前平台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不宜举起反垄断的大旗。”
产业互联新风口
资源共享大趋势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发言中表示,现在共享经济涉及的领域不仅仅是消费互联网领域了,而是跨界的,正在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伸,而且随着共享经济发展,有可能进一步趋于个性化发展,进一步往产业互联网拓展并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与张新红的观点不谋而合。张新红认为,未来共享经济的新风口,将是包括教育、养老、制造业、农业等在内的领域,他期待这些领域今年能有一些好的表现。
无独有偶,与会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云网副总经理祝守宇向大家介绍了航天云网在工业领域的探索情况。他说:“在新的网络化时代,我们有最多的工业装备,有大量的制造资源,在这个领域我们要加快速度,共享经济是工业互联网中的一个模式。”
据祝守宇介绍,企业信息化最难的是企业的信息化非常分散,而且销售的成本非常高,形成不了规模。航天云网现在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方式,跟地方政府深度合作,力图实现企业间的设备互联。在江苏常州,在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牵引下,航天云网正在推动区域空间里企业的设备互联,进而实现设备共享。“以前工业知识都是各个工厂的,我觉得第一个比较可能实现有效共享的就是工业资产。”他说。例如,全球最大的牛仔布供应商黑牡丹,有1000多台与纺织相关的设备,航天云网将所有设备的价值都先标注好,通过千企上云,企业领导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知道企业有哪些闲置设备,以及设备的故障、维修情况,理想状态是联网设备的使用、维修都能实现共享。据悉,航天云网希望在常州最后能够连接1000家企业的设备。
未来共享的风口不止工业制造。展望未来,鲁春丛认为,大连接、大融合、大分享的时代正刚刚开启,5G商用对于万物互联将是一个全新的颠覆,技术环境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因此中国共享经济的潜力巨大。
柳卸林则认为,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未来公共部门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资源如果实现共享,将让整个社会更加富有效率,在科研、卫生、医疗、教育等领域,其实有很多东西应该是共享的,比现在绝对更有效,如医疗设备、科研仪器、高端机床、图书馆、运动场馆等,都没有实现共享,因此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共享理念,改变我们固有的私有思维,这样对未来会更加有益。”他说。
透过与会专家的发言,不难看出,大家对大力支持共享经济发展,在思想认识上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上有些差异。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将包容审慎和底线思维结合好。未来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所采取的举措要跟实体经济、地方管理密切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引导梳理。
张新红最后说:“分享经济是个大趋势,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的故事很精彩,将来的表现也会非常好,而治理需要大智慧,共享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