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监管滞后拖累金融创新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纵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 潘晓娟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潘晓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未来三年重点工作排序列在首位的内容就是“防范化解风险”。
    进入2018年,如何防控金融领域风险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2月25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在京召开,业内专家学者纷纷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各抒己见,为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高杠杆带来的风险还没过去

    很显然,高杠杆带来的风险还没有过去。
    “在中国现在的高杠杆情况下,发展间接融资是不太可能的,间接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发展只会增加全社会的杠杆。”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吴晓灵在论坛上分析指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就是存量的结构调整,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2008年以来,我国新增GDP所需要的投入在逐年上升,其带来的后果就是杠杆率的攀升,这是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的根源性因素。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比较来看,我国杠杆率上升的速度很快,这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积累因素。
    “过去几年,在诸如股市、债券、理财产品、房地产市场、银行不良率、数字金融等金融的不同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金融风险并不奇怪,但金融风险在不同领域之间游走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和警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分析说,总体来看,金融风险已经不是一个局部的单个领域的问题,可能有系统性的根源。
    黄益平分析指出,从我国过去40年改革的经验来看,我国是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中少数几个没有发生过严重危机的国家之一。过去40年的金融能够保持稳定,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持续高增长,高增长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发展中化解问题;二是我国有政府的隐性担保,隐性担保的好处是可以有时间来逐步消化存在的问题,但也有可能把一些问题掩盖起来。
“总体来说,坏杠杆在上升,好杠杆在下降。目前,尤其要注重高杠杆带来的风险。”黄益平表示,过去政府是进行隐性担保,但目前这个现象在改变,因为持续的隐性担保最后会引发很多问题。而且现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无形中有些金融风险会释放出来,也使得隐性担保很难像过去那样可持续。

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课题

    对金融行业来说,时刻不能放松的就是防范风险,防范和化解风险一直就是金融机构永恒的课题。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介绍如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时表示,系统性金融风险一般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会在市场上引发剧烈连锁反应,一家机构出了问题,很快连锁反应,会对经济和就业造成重大冲击。
    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周小川表示,在这一问题上,全球有一个共同取向那就是要防止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要防止资产泡沫剧烈调整造成的风险。资产泡沫可能在股市,也可能在楼市,也可能在影子银行。经济转轨期,尤其要防止金融机构大面积不健康的风险,避免顺周期因素过多和繁荣期过于乐观,防止明斯基时刻出现。
“防范和化解风险是金融业的第一任务,必须要有所准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分析说,今后防范和应对金融风险的主要抓手,是管好资产负债率,管好杠杆率,管好资本充足率。总体看来,降杠杆会成为当下解决复杂局面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最主要举措。
    在李扬看来,中国的杠杆率最近这些年来不断地上升,去杠杆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安排:一是企业部门借钱太多,中国企业的问题尤其突出,需要从处理僵尸企业入手,消减这些无效的供应,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从而达到降杠杆的目的,这是一系列的战略安排;二是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解决这个问题有待于更深刻地解决各级政府财政关系,解决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稳步“去杠杆”正成为我国防控金融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1月份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结构适应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经济体系良性循环水平上升。
    
金融秩序的监管和整顿或将贯穿全年

    在业内专家看来,金融行业去杠杆、防风险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焦点,金融去杠杆仍将是未来数年宏观经济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而金融秩序的监管和整顿也将贯穿全年。
    有业内学者也提醒称,“应用前瞻性的眼光去看待金融创新,在适当的时机去实施金融监管。切忌因为监管滞后所带来的金融创新失控,而要去停止金融创新。”
    从创新和监管的关系辩证来看,创新和监管是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在业界学者看来,金融创新是为了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业的效率。金融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防止由于过度的市场竞争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以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二者的内在关联是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金融业的蓬勃发展。
    李扬分析称,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现在是各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我国,此前一段时间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等受到业界追捧,现在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围剿,无论是过度的吹捧还是过度的围剿都是不对的。这里面也反映出对金融创新、影子银行等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我国有一部分金融创新就是在影子银行的名义下进行的,所做的事情是把债务性资金转换为权益性资金,而对于这样一类的金融创新,就需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要从中加以仔细甄别促进其能够健康地发展。”李扬如是说。
    黄益平分析指出,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需要从宏观、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加以考量,并给予系统性的策略安排。应设立日常风险监测和分析机制,尤其是完善中央已经提出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也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
    黄益平谈到,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面,去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是一件大事。建议监管框架可以考虑转向“双峰”模式,即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审慎与行为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将金融发展的责任从监管部门分离出去。
    在黄益平看来,要平衡创新和稳定之间的关系,“对影子银行等存在隐患的要加强监管,但对于一些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业务模式和业务形态则要加以支持。”黄益平分析说,在某种程度上,监管也需要创新。例如,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可实施监管沙盒计划或者成立创新中心等,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要相互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