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对隐性债务管控已逐步见效

作者: 杨文
    中国经济导报讯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联合人大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最新一期《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报告中提到,1~4月份,基础建设投资从往年18%回落至12%,“可见,地方政府对于地方债务的管控,特别是对于隐性债务的管控,目前已经在逐步见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新一轮地方政府换届后产生的效应,跟以往很不一样。现在新官上任不烧三把火,新官上任要理旧账,这导致地方政府行为模式会有很大的变化。
“今年和明年是控风险的关键,也是机构改革的关键。”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艰难还是在于政府体制改革,在于政府债务率约束下的政企关系、银政关系、银企关系的重塑。要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的债务约束下的行为模式来解读财政政策的走向。
    近两年银行资金环境稳中偏紧的同时,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爆发,信用类债券收益率总体先降后升。伴随实体经济走势疲弱,前些年发行的高息固定利率债券很多都面临被动违约或主动违约风险。刘元春表示,“债券风险按照目前债务到期的最高时点是二季度末和三季度,而5月份到7月份又是产能过剩行业还款的密集高峰期。”(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