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印象

——写在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之际

作者: 蔡若愚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干净整洁,处处体现“绿色、智能、创新、共享”等理念,图为中心内的共享办公空间(左)和为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准备的不一样的路面(右)。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

    上周,外交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行外交部河北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正式向全球推介“未来之城”——雄安。活动吸引了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交官,中外媒体记者、工商企业界人士等共500多人出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致辞时指出,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速度”、90年代的“浦东奇迹”,见证了中国快速发展的辉煌历程,那么,新时代的雄安新区,将成为中国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自去年4月雄安新区诞生之后,迄今为止已过去了一年。一年时间里,雄安新区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有幸前往雄安新区,管窥雄安新区的一年之变。

处处有绿色,样样显创新,时时可共享

    5月30日,在雄安新区的奥威大厦内,党工委、管委会等雄安新区办事机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搬迁。他们的新工作地点位于5公里开外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这是雄安新区内首个大规模城建项目。
    时间往前回溯一个月,今年的“五一”小长假,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虽未正式开放,却接待了游客人数超5万人次;时间往前回溯20天,5月10日第二届中国品牌日展会现场,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成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重点展示的一个案例,述说雄安质量,展现大国重器。
    这个被反复提及,受万人参观的市民服务中心究竟有何秘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实地考察后发现,秘密就在于它处处体现了雄安新区的发展方向——绿色、智能、创新以及共享。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雄安的未来,它也成为了雄安展示自身的第一个窗口。
    在这里,处处有绿色。10万平米建筑面积搭配了21万平米的园林景观,且广泛采用了乡土植物。而在这些肉眼可见的绿色之外,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如践行绿色交通——服务中心内禁止燃油车驶入,其停车位均为配备充电桩的新能源车停车位,游客如驾驶燃油车前来,需在附近停车场换乘电动大巴车;如采用绿色建筑,服务中心建筑均应用集成化装配式建筑,建筑垃圾比传统减少80%以上。
    在这里,样样显创新。人脸识别在这里随处可见,即便是在酒店内办理入住,也无需人工服务。顾客只需在一台机器上放上身份证,机器会自动识别其脸部并与身份证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就会吐出一张房卡。走在服务中心园区内,你会发现道路上不时会出现一些花花绿绿的标志,这些其实都是为了无人驾驶做准备。据工作人员透露,这两天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在园区内奔跑测试。
    在这里,时时可共享。燃油车无法入内,但别担心,服务中心内有一批共享电动汽车,下载相应APP就可租借使用,非常方便。不久之后,摩拜等共享单车也将入驻。服务中心内还有一家officezip,484个工位可供30~50家中小企业共享办公空间,包括阅读吧、水吧、会议室、打印室等一应俱全。如有需要,装配式建筑还可以继续叠加层次,增加共享工位。
    总之,仅从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看,已经处处有绿色,样样显创新,时时可共享。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最前沿的理念和它们实现的样子。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