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胡伟
六月西海岸,风从海上来。4年前的6月,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西海岸诞生,不久之后便在灵山湾畔撒播下一粒影视种子;4年后的6月,海风吹拂灵山湾,为这座崭新的影视之都带来了一份“果实”——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
《条例》引领改革巨轮行稳致远
苑梅琳是青岛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最近一直在为了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筹备工作忙前忙后。
作为山东省首家影视局,这是《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新区按照“可在条件成熟的经济功能区实行法定机构管理模式”的要求,探索实施的一次重大改革。
在这里,将打破编制内和企业人员身份界限,推行全员竞岗竞聘制度,打造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这里,开放型、高效率的影视管理服务新体制必将对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影视产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市级层面,对新区先行先试的支持同样“给力”。近日,经青岛市政府同意,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中就提出,将推动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社会治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土地海域综合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果、创造新经验。
一系列顶层法律、意见的制定出台,既能确保改革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上,又能为改革突破利益藩篱提供法治利剑,增强改革的锐度和力度,让改革更有方向、更有底气。实践证明,在法治保障下推进改革,在法治框架内规范改革,方能引领改革巨轮行稳致远。
人才驱动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而新区成立以来的4年,恰恰是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天下英才最活跃的4年。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蓝色海洋生物科技园里,中国海洋大学江晓路教授及其团队带着研发20年的“褐藻胶裂解酶”制备技术入驻。双方合作成立了青岛海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晓路通过“人才技术入股”,占股34%。此次“联姻”成功正是得益于新区探索推出的“人才股权期权及分红激励机制”。目前,该政策试点范围已扩展到24家企业,最大程度释放了人才活力和改革红利,有效提升了新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区成立了招才中心,统筹分散在组织、人社、科技等部门的人才工作职能及资源,攥指为拳,形成合力,使涉才单位在同一工作平台、同一政策框架内开展人才规划和政策制定、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人才住房保障等工作。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新区以海纳百川的气魄,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栽梧桐,引鸾凤,广聚天下英才。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不仅激活了新区的“智力”引擎,也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效能革命打造精简高效政务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新区成立以来,持续推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改革,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市场准入“多证合一”、规划“公告许可”、土地“一地多用”……一项项改革的推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西海岸的创新改革除了纵向和点上的突破,更积极主动触及体制机制改革“硬骨头”。新区瞄准难点、痛点,对新区政务服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了颠覆性变革,于2017年3月份成立西海岸新区行政服务局,对全区35个审批职能部门的123个受理窗口进行整合,设立13个综合受理窗口,由行政服务局统一管理,全口径受理企业群众申办的所有事项。
“我们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一窗受理、受办分离、全程代办、全网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目的就是让政府多跑腿,群众少跑腿,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精简高效政务环境。”新区行政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英说。
过去4年间,新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格局日益清晰,51项区级重点改革落地生根,45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市试点,15项改革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创新经验,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铺开、硕果累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冲锋号,新区重任在肩,将以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高擎改革旗帜,击楫勇进,善作善成,奏响新时代先行先试最强音。
(作者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