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印象

作者:
上接1版

雄安的一年

    离开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整个雄安新区似乎仍然是一张白纸。起步区内的道路不宽,一路上难得见到高楼。道路两侧多为两三层高的小楼,树立着各式各样的牌匾。仔细一看来头都不小,中字头公司、地方国企,还有腾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有些甚至上上下下叠了好几层。这些似乎都暗示着,新区的朴素和平静之下,实则熙熙攘攘、暗潮涌动。
    据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过去一年,雄安新区已经聚集了一批创新性资源。在产业方面,前沿信息技术类、绿色生态类、现代金融服务类等一批企业已经在雄安注册;在公共资源方面,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中关村第三小学等一批优秀学校落户雄安,北京宣武医院等一批优质医疗资源也将进驻雄安。而在这些有形的创新性资源之外,雄安新区建设的大量精力还花在了智能城市建设的底层工作上,包括数字编码、数字城市建设操作系统、区块链技术等,将为物理雄安打造一个孪生的数字城市。
    过去一年,雄安新区也启动了一批项目。在生态环境方面,今年已经启动了白洋淀治理,同时将继续扩大植树造林面积;交通方面,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全线建成后,北京城区与雄安新区的铁路通达时间仅约30分钟;城市建设方面,看得到的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率先建成,集聚“绿色、现代、智慧”理念,看不到的数字化城建系统也在稳步建设中。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的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雄安的城市建设,不能做到数字化的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不能进入,正是这种对智慧与智能的执着,有望将国内建筑带入一个新阶段。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5月30日,雄安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今后可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提供气象、海关、国家安全、地震、税务等垂管部门的行政审批工作和政务服务,提供电力、通信、邮政等部门的公共服务咨询。总之,通过提供“一对一”全程帮办、综合窗口一窗受理、全程网络流转审批、一口统一出证等全流程服务;按照“大部制、扁平化”原则,“数字城市、智慧政务”理念,以政务服务项目“快办结、优体验、全透明”为目标,在雄安申请项目和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与时间都将得到极大压缩,力求创造最优营商环境。

未来之城的吸引力

    5月30日,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2017级的40余名同学来到雄安新区,并与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等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现场,学员们积极踊跃地提问,从企业落地流程到金融支持政策,企业家们已经在思考落户这座未来之城的可能性。
    据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方面透露,新区近期将出台产业发展目录,指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其实今年4月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已经有所透露。《规划纲要》指出,雄安新区将积极稳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5月的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对此做了高度概括:“雄安新区将积极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优质北京非首都功能,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从一开始就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对于新区三县原有的传统产业,也将进行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而除了产业上的高标准规划,雄安新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同样探索高质量发展。孟玮指出,雄安新区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改变单中心“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实行组团式发展,各组团之间既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又紧密联系、功能互补,使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实现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此外,新区将避免“千城一面”,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会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整个城市设计上,始终坚持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以中为主,依托白洋淀清新优美的生态环境,利用城镇周边开阔自然的田野风光,随形就势,平原建城,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总之,这是一座绿色生态的未来之城,一座创新驱动的未来之城,一座智慧智能的未来之城,一座幸福宜居的未来之城,一座开放包容的未来之城。从这个角度而言,错过雄安,确实错过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