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1+10政策礼包”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 袁雪飞
中国经济导报讯记者袁雪飞报道

    1月8日举行的江苏省政府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该省多部门联合发出“1+10新年政策大礼包”,公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据介绍,此次“礼包”的主文件是江苏省审改办研究制定的《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个子文件则是江苏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南京海关等8个部门发布的10项行动方案,涉及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用水接入、电力接入、燃气接入、纳税、报关通关、中小微企业融资和信息共享应用等。
    《意见》列出11大项25小项主要任务,包括推动“不见面审批”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完善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等内容。这些主要任务,全部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既有相关省级部门,也有各市、县(市、区)政府。
    在《意见》中,江苏还立下新年“小目标”:力争2019年底,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施工许可、纳税、跨境贸易、获得信贷、获得用水、获得用电、获得用气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编办副主任张学才表示,从去年年初开始,江苏以国际公认的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经济体为标杆,借鉴兄弟省份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做法,研究制定了“1+10”文件,这也是江苏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再提升、再优化。“通过本次行动,江苏将把审批服务全流程便利度作为衡量标准,将重点疏通制度瓶颈、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把江苏打造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据悉,为确保营商环境“1+10”文件落到实处,江苏省要求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各市、县(市、区)聚焦当地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列出清单,限期解决;同时,江苏省还将研究制定《江苏省营商环境优化办法》,从立法层面规范审批流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改革举措提供法治支撑和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