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作者:
上接1版

绿色建设,构筑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2018年,我们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和国家生态红线划定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这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必须始终坚守,不能突破。”布小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内蒙古的几次讲话,都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强调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展望2019年,内蒙古将持续深入推进绿色内蒙古建设,把生态保护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筑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加强草原保护管理,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大退化草原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毁林开垦等行为。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责任,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加大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保护力度。制定自治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保护和修复各类湿地。
    二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沿黄生态廊道。治理浑善达克、乌珠穆沁、科尔沁等沙地,支持发展沙产业。
    三是推进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退出、矿山环境治理,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完善自治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绿色发展差异化考核与奖补机制。
    四是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开展区域空间环境承载和适应性评价工作。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共享发展,加快民生补短板工作

    布小林表示,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人也不能少。在这方面,内蒙古也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加快民生领域补短板工作,促进共享发展。
    2018年,内蒙古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1%。提高了低保、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和边境居民的补助标准。实施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把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基本辐射到偏远农牧区,目前94%的旗县综合医院接入了远程医疗网络,93%的中小学实现了信息化教育应用。坚持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3年累计帮助2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18年荣获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布小林谈到,“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中央对今年各项工作决策部署的具体化。政府工作报告紧扣重要机遇期新内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了社会关切和人民期待,必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活力。”
    “比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强调要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这方面我们承担着重要责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布小林表示,2018年内蒙古粮食产量突破700亿斤,每年可以稳定向区外调出250亿斤粮食。牛奶、羊肉、羊绒、马铃薯、葵花籽、杂粮杂豆等加工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有机食品产量占全国1/3以上。农畜产品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很受欢迎,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受到广泛青睐。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内蒙古的发展潜力还很大,要加快提升发展水平,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国内强大市场,对内蒙古来说这是巨大机遇。“我们在医疗、养老、文化、旅游、会展、物流等方面都有巨大市场需求。2018年旅游人数和旅游业收入已经实现连续10年两位数增长,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方兴未艾,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将在内蒙古举办,这对我们做大做强寒地冰雪经济是一个重要契机。”布小林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说。
    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进一步部署,强调要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这些年,内蒙古大力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加快“僵尸企业”出清,加快能源、化工、冶金等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发展了稀土新材料、石墨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煤炭、稀土转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布小林表示,内蒙古76%以上的燃煤发电实现了超低排放,全社会用电量的23%以上来自新能源,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00万吨。但是从自治区整体产业结构看,中高端产业比重仍然比较低。今后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好“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专门针对内蒙古实际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为内蒙古经济转型明确了方向。”布小林指出,内蒙古一定牢牢坚持这个导向,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走出一条体现自治区优势和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