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两带三区”促湖北区域协调发展

作者: 许甫林
资料图片
许甫林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增强我国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着力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既是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将对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武汉将推动形成几个副中心城市和若干个特色增长极

    近些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先后提出“四基地一枢纽”“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级”等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为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18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健康、高质量发展。从全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来看,目前湖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于依赖“一主”。2017年武汉经济规模占全省比重达36.7%,2018年上升到37.7%,在GDP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省会城市首位度位居第一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口额、本外币贷款新增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6.2%、56.5%和69.3%;2018年GDP总量排位在湖北省之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省省会城市中,仅有四川省会成都城市首位度与武汉大体相当,山东、江苏省会城市首位度分别只有10.3%和13.8%,广东、浙江、河南省会城市首位度在21%—24%之间。“一城独大”的格局没有改变,省内其他区域发展不足,已成为制约湖北省“争先进位”的重要因素。
    二是“两副”支撑不足。国内发达省份除了有GDP达到万亿级以上的大城市带动以外,都有若干个GDP在五千亿级到万亿级城市的支撑(2017年江苏7个,广东、山东、浙江各3个),而湖北省GDP在五千亿级到万亿级的城市一个也没有。宜昌、襄阳是最有潜力达到五千亿级的两个城市,但2014年以来经济增速由领跑转为与全省大体相当,GDP总量占全省比重分别从2014年的11.4%、11.4%回落至10.3%、10.9%,对全省的支撑下滑。
    三是“多极”尚未形成。湖北省其他14个市州体量与“一主两副”相比,经济层级相差较大,形成明显断层,GDP总量存在2100亿元—4000亿元的“空白区”。而在这个区间,2018年广东有8个市,河南有10个市,江苏全部城市均在2000亿元以上。湖北省GDP总量低于1500亿元的有咸宁、随州、鄂州等8个市州,占全省市州数量近一半,其GDP总和为6425.5亿元,只占全省GDP的16.3%,平均每个市州仅占2个百分点,多点支撑的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总的来看,与沿海省份大多拥有“双子星”、“多子星”相比,湖北仍属于典型的单极核心省份,省内其他市州与省会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有限的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下,如何平衡好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增强省会武汉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几个副中心城市和若干个特色增长极,将是湖北下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攻关方向。
    
充分发挥好武汉在区域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聚焦重要动力源、遵循发展大逻辑、体现鲜明时代性,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对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的继承、丰富和完善,是有效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中寻求发展动能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中,武汉地位特殊、责任特殊、作用特殊,承担着服务大局、支撑大局、带动大局的重要使命,需要提高站位,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定位,创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重大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全省区域战略落实落细。
    具体来讲,武汉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以辐射带动全省。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二是推进产业的集群和集约发展。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产业与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要素的融合,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企业,带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三是紧密区域协同协作。发挥武汉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模式,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全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和武汉大都市区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四是做好高质量试点示范。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区,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十大标志性战役”和“十大战略性举措”,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工程,争当绿色发展的排头兵。五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积极探索贸易投资便利化新体制;加快天河机场四期建设,提升空港服务能力;加快长江航运中心建设,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增强通关效率,以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发展空间。
    
让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推进“一芯两带三区”战略,需要湖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全省区域产业谋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做到上下协同、步调一致,让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推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省级协调议事推进机制,成立省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各市州对口成立工作专班,单列工作任务、专项资金等,确保组织领导模式制度化、协调推进机制常态化、日常工作开展经常化。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协调解决好区域统筹中的问题,破除行政区划带来的滞阻影响。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全省一盘棋”理念,加强招商引资统筹协调,避免恶性竞争、无序建设,对于符合布局优化要求的重大项目,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根据各地的定位和资源禀赋,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做好政策有效衔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建立四大国家级产业基础、十大重点产业的政策体系,明确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布局的政策举措,最大限度优化整合资源、激发潜力活力。
    三是构建合作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探索区域股份合作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指标分享和税收分成”省内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政府间交流,强化园区合作,拓展“飞地经济”模式,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和企业成本优化,形成分工明确、配套联动、一体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四是强化项目支撑。将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落实到项目上来,坚持谋划一批、推介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持续推动产业布局空间化、项目化。围绕十大重点产业、十大领域基础设施补短板,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带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产业带,重点沿“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努力形成全省东、中、西三大片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纵深。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