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育产业促开放 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作者: 刘润
智能制造正推动江北新区汽车工业加速转型,图为长安汽车生产车间。殷俊/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刘润

    今年一季度,重庆两江新区直管区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9%,较去年同期提升14.6个百分点,成为两江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两江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两江新区坚持打基础、建平台、育产业、促开放,在重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打头阵、作先锋,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两江新区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发展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4大支柱制造业,着力构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上述负责人表示,得益于重庆市场庞大的辐射能力和两江新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布局,重庆两江联创电子有限公司前期实施的新型触控显示一体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就近为西南地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制造基地提供关键光电子零部件,产能正逐步释放。年产3000万片新一代触控显示一体化产品产业化项目已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
    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全力打造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重庆翊宝智慧电子装置有限公司为仁宝集团智慧装置事业群在渝全资子公司,一期项目已于2018年9月中旬开始试生产,主要生产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和高端平板电脑等。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除了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外,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也发挥了突出作用。
    原材料订单到达仓库系统内,机器手将接受指令精准定位,将货物拣选至料箱后放在输送线上,再由机器人智能摆放和取出,根据指令送往下游的生产工厂……这是重庆飞力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自动化集成立体库里的作业场景。飞力达的智能化改造,是重庆保税港区为智能终端产业引“智”的缩影。据悉,近三年重庆保税港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用于企业智能化改造。
    目前,京东方重庆第6代柔性生产线、紫光展锐芯片设计研发基地项目、华邦制药生产基地等高技术制造业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推进中,两江新区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步伐不断加快。
    此外,智能制造正推动新区汽车工业加速转型。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总投资43亿元,占地1000余亩,拥有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仿真分析、噪声振动、被动安全等12大领域,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领先数据中心,并且正在组建2000人的软件开发团队和2500人的新能源研发团队。全球研发中心的建成启用将大幅增强长安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绿色环保、愉悦驾乘、数字化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实力。以工业4.0标准打造的金康SERES重庆两江智能工厂生产基地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近5万平方米的工厂内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和电池PACK(组合电池)5个工艺车间,整体拥有超过1000台智能机器人,规划年产10万辆。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上汽红岩”)焊接车间已投入机器人生产线,以前30名工人每小时可生产11台驾驶室,而现在仅需6名工人操作机器人,每小时可生产15台驾驶室。上汽红岩计划未来5年投资20亿元进行生产线智能化“全盘改造”。

持续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

    创新有了活力,发展才有动力。两江新区聚焦大数据智能化,坚持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加大创新支持力度,着力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以引进培育集成电路和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数字经济融合产业为重点,两江新区高规格规划建设“一核三区”(照母山核心区和水土、龙兴、两路寸滩片区)50平方千米的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2018年,阿里、腾讯、紫光等58个重大项目落地,吸引投资超过529亿元,新增数字经济企业865户、累计3655户,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90亿元,增长20%。
    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生态与智慧创新园区目标,以绿色智慧城市为标准,以数字化建设管理为基础,探索运用新一代通讯技术和物联网,两江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以2平方千米未来智慧生活体验园为核心区的10平方千米礼嘉智慧生态城,为科技企业提供新技术试验的共享开放平台、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国际化的交流展示空间和24小时虚拟交互平台。
    以打造全市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新兴产业孵化转化高地、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高地、一流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四个高地”为目标,两江新区规划建设10平方千米协同创新区,面向全球征集规划设计方案,拟聚集高校及科创机构20家以上、科技创新人才1万人以上、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及团队100个,以产业为导向,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依托研发机构和科技载体,有指向性地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019年第一季度,两江新区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直管区签约项目39个,同比增长45%,协议投资额423.78亿元,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的招商均取得良好成绩。
    这背后,是两江新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从而充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结果。
    经过近9年内陆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两江新区形成了“1234567”的开放格局,即“1”个开放型经济体制、“2”个开放口岸、“3”个保税区域、“4”个物流通道、“5”个开放业态、“6”个国际合作平台、“7”个特色自贸开放片区。
    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保税+”产业多点开花。其中,“保税+航空产业”更实现多样性发展,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今年一季度,保税港区协助重庆航空引进1架A320NEO客机,截至目前,保税港区已累计落地9架飞机,“保税+飞机租赁”步入常态化阶段。航材保税项目方面,继实现仓储业务“零突破”后,目前,海关处申报的121项航材备案已完成,一季度共进口航材约37万美元。保税港区跨境电商发展更是引擎动力十足,今年上半年港区预计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4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50%。
    同时,围绕开放,两江新区着力打造“空港+水港+铁路港”的对外交通枢纽。其中,位于两江新区的江北国际机场已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头堡。截至今年2月,江北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4条,通航5大洲27个国家63个城市,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有54条,通航17个国家40个城市。下一步,重庆将在已有的“一带一路”航线基础上,扩展国际航线网络,打通三条国际通道。
    坐落在两江新区的中国内河最大港果园港,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河多式联运枢纽港和连接中欧班列(重庆)的铁路联络线。截至今年3月,果园港码头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港区“前港后园”和“铁公水”联运基本实现,并形成集装箱80万TEU、件散货600万吨、滚装商品车70万辆和500万吨的通过能力。两江新区与德国杜伊斯堡港于2019年4月25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此次合作有利于实现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内河港口的联动发展,形成“水运-杜伊斯堡-铁路-果园港-水运”的闭环物流通道,加速欧亚大陆互联互通,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
    为了营造更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两江新区60%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综合受理、分类审核办理、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有效运行,企业群众办事创业更加方便快捷。下一步,两江新区将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核心,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为遵循,全面建设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使两江新区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发展环境最优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