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再当“单项冠军” 努力全面率先

作者:
上接1版

    去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深圳,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偏居一隅的“小渔村”成长为现代化国际都市,以“三天一层楼”创造“深圳速度”,“一天51件发明专利”勇攀“中国高度”,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崛起,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奇迹。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深圳自身的发展也印证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定位与期望和过去 有何不同?

    《意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对深圳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和任务举措——经济建设方面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政治建设方面成为法治城市示范,文化建设方面成为城市文明典范,社会建设方面成为民生幸福标杆,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这就要求深圳不能只满足于当“单项冠军”,而是要在多领域全方位先行示范,努力做到全面率先。
    深圳除了要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接近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也要聚焦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还要有效破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
    对于深圳来说,这是一场在全面深化改革号角中的重新出发。未来,深圳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到先行示范作用,更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作出表率;不仅要谋好自身的发展,还要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陶一桃认为,“先行先试”是改革开放之初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先天”品格和政策“特权”,是赋予经济特区的需要智慧与勇气的“优先”改革权和伴随风险与成本的“试验权”。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区’,这是党中央对深圳发展成就的肯定。”陶一桃称,这意味着在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在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中,深圳将继续以率先改革的智慧、勇气与胆识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创新性制度安排。

支持深圳有哪些硬招实招?

    今天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从中欧班列疾驰而过的戈壁明珠霍尔果斯,到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从长江经济带上陆续设立的5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改革开放落子海南,昔日海岛成为欣欣向荣的国际旅游岛……
    40多年前,深圳蛇口撼天动地的“开山炮”,拉开了一系列沧桑巨变的序幕。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深圳依然保持敢担当、愿作为、不服输的心气儿,积蓄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劲儿,让迎难而上、克难制胜的刚健之气激荡开来,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无限智慧和潜能,开辟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
    4700多字的《意见》全文,“改革”共27处,“创新”共28处,可以说,改革、创新是《意见》的思想和灵魂,深圳要在新时代继续当好改革创新尖兵,进一步弘扬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用好用足党中央对深圳的支持政策。
    为支持深圳发挥好先行示范区作用,《意见》充分考虑到了深圳改革先锋、开放先行、创新先发的优势,给出了大量支持深圳改革创新的硬招实招。
    硬件方面,《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深圳在整个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软件方面,《意见》明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统筹利用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陈少雷表示,深圳各界应该深刻领会《意见》出台的重大政治意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意见》的出台,为把深圳建设成为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国际社会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奋力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当好标杆,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制度支撑。在备受鼓舞、备感温暖、备感振奋的同时,深圳要备加珍惜历史机遇,牢记初心使命,拿出硬招实招,一步一步往前推进,以钉钉子精神坚定不移高质量地完成《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力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新时代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继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