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长兴岛:全程伴随式服务招牌越擦越亮

作者: 记者|白雪 见习记者|施文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见习记者|施文郁

    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是长江以北“第一大岛”。2010年4月,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国内外多个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于此。从总投资1500亿元的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到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再到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小岛上的一切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兴岛经济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王智慧回顾了辽宁省“一号工程”——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过程。从立项到建设完成,恒力石化仅用了19个月时间,创造了一项工程奇迹。而奇迹的背后,是当地政府提升服务意识、着力服务企业的生动实践。
    
服务立基础,破解企业“三千问题”

    2010年1月,长兴岛经济区经济发展局接到辽宁省政府的通知:恒力石化希望在长兴岛投资,准备着手谈判。彼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船舶制造行业大幅萎缩,长兴岛的经济发展进入空窗期。20天后恒力石化决定落户。长兴岛管委会决定启动“企业服务联系人”制度为该项目服务,由经济发展局作为该项目的服务秘书。
    “恒力石化项目工程巨大,牵涉部门众多。为了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企业难题,我们请恒力石化各个板块的负责人提出各自遇到的问题,再分类协调给予解答或解决。从立项到建设再到最后投产,恒力石化各个部门提出的问题有3000多项。”王智慧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这3000项各类问题,就像一个个待解的谜题,等待着长兴岛人迅速破解,为项目落地投产铺平道路。
    据不完全统计,长兴岛解决了恒力石化在建设过程中的近200项实际困难。在恒力石化项目建设最后攻坚阶段,长兴岛更是超前谋划并提早完成了项目验收大纲的编制,对300多项验收事项、66项审批事项全部实行挂图作战,为恒力石化项目从建设到验收到投产实现无缝衔接。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在进入加速冲刺阶段,为确保这一省市重点项目顺利投料生产,管委会精选100名优秀干部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直接参与恒力石化“百日攻坚”行动。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投料开车,刷新了同行业同体量项目最快建设纪录,成为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推进速度最快的项目,标志着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当地政府在“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上,为恒力匹配了极其精准的体制机制。在这样的体制机制的辅助下,长兴岛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

创新赢未来,全力提升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不仅要靠脚踏实地的恒心,仰望星空的创新也必不可少。长兴岛经济发展局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服务制度改革工作牵头单位,积极创新,推出了许多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举措。
    经过多个项目的实际检验,长兴岛“全程伴随式服务”已初具成效。该服务协调土地、规划、城建、环保和安监等项目审批和监管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对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证”等22个事项以及“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开工报告”“支付保函”等72个内容,一次性告知企业。此后通过各部门专人挂牌服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项目现场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正常项目从签约到取得施工许可证需要6~9个月时间,通过“全程伴随式服务”,项目可缩减为3~6个月时间。这大幅压缩了投资项目开工前的审批时间,加快了项目开工进度。
    这项服务制度推动了部门职能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严监管”转变,建立健全协调各职能部门服务企业的模式,帮助企业投资项目快捷落地,强化审批后的全过程服务和监管。这也是政府管理部门一次性告知要求,变前置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的投资审批模式的创新。目前,该经验做法已经在全国范围推广。
    如今的大连长兴岛被赋予“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任务,其经济快速增长态势日益成为推动大连乃至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目前,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已初步形成石化、造船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四大产业,市场主体6000多家。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并带动岛内配套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