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紧抓大湾区建设机遇打造全方位“南沙样本”

作者: 熊 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熊  伟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8月6日,广州市南沙区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出炉,GDP增速领跑全市。资料显示,上半年南沙区经济总体上保持稳中向好的增长势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3.0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在具体经济指标上,南沙有8项指标增速排名位列全市前三。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南沙被国家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要求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新发展示范区、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和优质生活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南沙在国家、省、市战略大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凝炼和提升。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四个方面呈现出不少亮点,目前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建设协同推进的发展新格局。

推进制度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广州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全部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更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
    据悉,南沙近日印发《进一步优化提升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营商环境的工作措施》,提出77条举措打造营商环境“南沙样本”,全力建设大湾区营商环境新高地,以新担当新作为建设营商环境新风采。
    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已有20多年的经营历史,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企业迫切需要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工艺技术的改良升级。“我们将大量资金投入技术改良项目,在境内外进行大规模融资,资金的流转速度直接影响着公司创新升级的速度。”企业负责人黄先生介绍,自南沙区税务局推出3天办结出口退税的便民措施后,第一时间就为企业办理了1815万元的退税。“退税周期的大幅缩短有效地缓解了公司资金回笼的压力,我们计划把这笔退税款用在工艺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换代方面,不断提升品牌的技术含量和综合竞争力。”
    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沙发挥国家新区、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了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截至目前,累计形成457项改革创新成果,其中4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04项在全省复制推广,196项在全市推广实施。

创新政务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自2015年南沙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在推动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包括开通“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营商通”涉外综合服务平台、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推行企业开办“一口受理6+X”模式、“微警认证”商事登记领域应用、开展“企业开办,免费刻章”服务等标志性改革;“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从取得土地拿到施工许可实现最快1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带设计方案”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1202件事项实现“零跑动”等,政务服务总体满意度全市第一。
    最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转变管理理念和模式,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工作。2019年3月南沙制定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商事登记确认制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再造商事登记流程,最大限度还权于市场及其主体,是对现行商事登记制度的一次重大且深层面的变革。
    具体来说,商事登记确认制是指商事登记由行政许可事项改为行政确认事项。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申请,登记市场主体相关信息、确认其主体资格和一般经营资格、发放营业执照并予以公示。通过确认制改革,构建以实名认证为支撑、以失信拦截为前提、以自主申报为核心、以强制出清为保障的市场准入新模式,推进政府管理理念和模式转变,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具体业务办理中,依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简化商事登记事项、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实现商事登记从“人工核准”向“智能确认”转变。该系统以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了商事登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高效率”等特点。截至今年6月底,南沙有5407家企业通过“无人审批”方式享受到确认制改革带来的便利,大幅提升办理营业执照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区委“1235”发展思路,强化对“三区一中心”建设决策部署,在政务改革、制度创新等层面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加大改革力度。

发展高新科技,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

    近年来,南沙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优先战略,依托已有的科技创新基础,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把南沙建设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一方面,快速推进创新战略布局,培育创新主体成效显著。据了解,南沙正在规划建设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南沙科学城等重大项目,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任务落地提供物理承载空间。同时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技术优势突出、成长性高的标杆型科技企业,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占据技术制高点。
    另一方面,完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蓬勃发展。南沙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等6个方面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海洋科技等产业,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以跻身“独角兽”行列的科技创新骨干企业——云从科技为例,它是一家运用计算机视觉、AI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场景化、行业化的人工智能服务企业,广泛运用于金融、安防、交通和商业等重点领域。自2015年4月成立以来,公司依托一个前沿、三个支点和五大研发中心形成先进的三级研发架构,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优秀的人才并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不仅如此,云从科技已成为第一家同时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应用平台,工信部芯片平台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任务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数据显示,云从科技通过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认知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形成的整合解决方案,已服务400余家银行8.8万网点、31个省级行政区公安、60余家机场,实现银行日均比对2.16亿次、公安战果超3万起、机场日均服务旅客200万人次。

深化港澳合作,构建全面对外开放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南沙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近年来,广州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形成了以南沙港区为龙头,其他港区为支撑、共同发展的格局。南沙港区一、二、三期码头拥有16个可靠泊15~20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泊位,主岸线长5718米,可操作世界最大型集装箱船。据统计,今年1~6月,南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4万标箱,同比增长6.5%;商品车吞吐量达55.2万辆,同比增长17.16%。已开通了134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南沙新区今年1~6月共新增1095家航运物流企业,累计落户7818家;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62亿元,同比增长27.7%。
    此外,南沙开发区口岸办优化通关环境、压缩通关时间、制定工作措施,以此推动口岸便利化改革,提升跨境贸易水平。今年3月份起,南沙港区试行周末及节假日货物常态化通关模式,极大节省了企业在港口产生的堆存费、滞柜费、打冷费等物流费用,为企业带来降本提效的红利。不仅如此,南沙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整治,并推行政府购买查验服务“南沙模式”,查验没有问题的外贸企业在吊装、移位、仓储等方面的费用得以免除,覆盖项目为全国最广。
    较为突出的是广州金港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首批13家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之一,它融入商品交易、贸易融资、全程物流和保险、信息支持等多方服务,实现对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程一体化管理。广州金港汽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进口汽车品牌包括:丰田、路虎、宝马等,2018年全年到港量达2419台,占南沙整车进口量的18%。未来,广州金港汽车将大力发展汽车商贸、物流业务、金融贸易、售后服务等业务板块,形成在汽车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表示,今年是南沙重大战略布局落地见效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补短板实现质变的最重要一年。南沙将切实增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大导向,实施“枢纽+”、“智能+”、“绿色+”发展策略,着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国际科技产业创新枢纽、航运枢纽、新型贸易枢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等五大门户枢纽功能,高标准建设“三区一中心”,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