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着力建成西北地区 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作者: 熊 伟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 蔡 娜
熊  伟
中国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 蔡  娜

    兰州新区是2012年8月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使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发挥东西合作交流和联通中亚、西亚、中东、欧洲的重要通道作用。
    2019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9.5%;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8.1%,用电量增长38.7%,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国家级新区和全省第一,走在了全省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前列。兰州新区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呢?近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打造改革创新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产城融合的新典范、对外开放的大平台。

九大优势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新区积极挖掘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60多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大数据和信息化、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九大优势产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推进“出城入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自开发建设以来,兰州新区依托省市“出城入园”政策,积极引进省内优势产业,为产业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着眼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离散化制造方向,兰州新区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重点布局石化重型装备、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数控机床专用设备等制造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集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产值69亿元。
    着眼新能源和化工产业,新兴绿色产业集群崛起。2018年,新区紧紧抓住石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有利机遇,全面启动建设了产业聚集、绿色环保、国内一流的100平方公里千亿级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园。目前,第一批61个化工产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同时,新区积极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辐射西北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引进落地兰州知豆电动汽车、兰石兰驼新能源电动车、甘肃建投新能源专用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加快建设“西部药谷”。在依托甘肃省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兰州生物制药、中成药品牌优势的基础上,兰州新区重点引进了以佛慈、和盛堂等为龙头的现代中药企业;以申联生物等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企业;以兰药药业为龙头的化学制药企业;以九州通、惠仁堂等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仓储物流企业。
    面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前景可期。依托中川国际机场,新区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提炼“秦王川”特色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区深入挖掘“秦王川”特色历史文化资源,着力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全面提升“乐游新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着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物流集散枢纽。目前,新区已与“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建立经贸关系,形成综保区、航空、铁路、公路立体物流通道,中川国际机场开通兰州至达卡、曼谷、河内6条国际货运航线,综合保税区设立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4个海外保税仓,“兰州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营,中川北站物流园跻身全省百亿元物流园区。
    建设“三园六基地”,现代农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新区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同步推进,着力优化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共引进和实施现代农业项目50个,完成生态修复6.2万亩。加快建设百万只羊、百万头猪的养殖产业集群,形成了“三园六基地”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由传统农业转型为全域现代农业的重大转变。

“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地,改革综合效应更加显现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最强动力,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1+6”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兰州新区改革系统高效运行,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在行政审批上做“减法”。深化“承诺制”改革,企业投资审批事项精减为13项,企业开办提速至1个工作日,试行弹性出让、租赁或先租后让等土地供应方式,项目从洽谈到开工建设时间缩短一半,今年新签项目已开工70%以上。
    在利企惠企上做“加法”。实施增量配电改革,多措并举推动用电成本降幅30%以上。全面兑现减税降费奖励政策,兑现产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近3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降至16%,工伤保险费率在现行标准基础上下调20%。

聚力提升对外开放层次,通道经济更加活跃

    深度融入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进出口规模有了新突破,口岸经济势头良好。开放平台再上新水平,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功能不断完善,跨境电商平台全面运营,自营跨境商品40余种。开放枢纽再添新通道,国际货运航线加快拓展,成功首发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货物班列,今年1~8月国际货运班列到发量增长350%。“单一窗口”报关报检达到100%,报关时间压缩1/3以上。粮油专用线、西小川站改等多式联运项目开工建设。依托甘肃省有色金属比较优势,全力开展有色金属自贸区(港)创建前期工作,力争镍、钴、稀土等特色品种期现货本地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