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努力构筑民间投资新高地

作者: 胡玉林 张 登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李建民
胡玉林  张  登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李建民

    今年1~6月,湖北省信息软件、科研技术等方面民间投资分别增长81%、66.4%,省民间投资增长12.3%,民间投资在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活力增强,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活力增强的特征,投资结构逐步向好。

强化改革创新
着力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一是优化审批服务。襄阳、荆门等市均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受理、集中审批,有效提升了审批服务效率。鄂州市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区域评估、联合图审、先建后验、告知承诺等改革,大大缩减审批时间,压缩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二是探索中介服务事项改革。荆门市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中介超市”,为项目业主提供“一站式”中介服务,所有行政审批全部实行零收费,对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中介收费实行政府“买单”,每年为企业减负1.5亿元。宜昌市推行“多评合一”服务项目60多个,企业平均节约成本10万元;搭建电子审图信息平台,推行“多审合一”服务项目36个,效率提升30%以上。
    三是减税降负。近三年来,湖北省每年出台一份为企业降负的文件(2016年《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2017年《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振兴实体经济的意见》、2018年《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意见》),财政、税务、交通、人社、电力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发力,累计减轻企业负担3000亿元以上。2019年以来,湖北省继续深入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拳,推出22项任务清单,大力提升办税便利度、满意度水平,民营企业获得感显著增强。
    四是督查督办。今年,湖北省政府将营商环境作为省政府季度综合政务督查的两大专题之一,目前已实施一季度和二季度专题督查。通过对全省各市州营商环境进行量化考核,形成倒逼机制。

强化战略引领
构建新时代民间投资发展新格局

    今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为该省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重点区域和战略方向,对民间投资参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上述战略指导下,目前各地正在深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努力构建符合“一芯两带三区”战略的产业布局。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在加快推进“四谷一港”建设,全面推进以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为龙头,通过加快引进产业链顶级配套企业,形成“芯片-显示-智能终端”万亿产业集群。在以“芯”技术为代表的重点行业支撑带动下,今年1~6月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3.7%。

强化包保服务
全力保障民间投资项目实施

    通过印发《湖北省扩大有效投资三年行动指引》(2017-2019年),全面建立了重大产业项目省领导包保服务机制。一是每年选取50个(今年已筛选确定41个)左右的重大产业投资项目,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领衔督办,包保服务;二是建立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和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领衔推进12大领域重大项目建设、21位省领导分片联系17个市州投资和重大项目工作机制;三是建立13个省直部门牵头谋划推进4个领域11大工程包重大项目;四是建立定时定项定向调度、考核督办等系列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和举措。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聚合抓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思想动力,促进全省形成了“大抓投资、抓大投资”的工作格局。十堰市建立了26名市级领导担任33个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的机制,开展重大产业、重大项目“联帮引”(联系产业、帮扶项目、引进资金)活动。

强化政策支撑
促进民间资本积极参与PPP

    湖北省通过专项检查、综合督查等形式,坚决纠正PPP项目在招标过程中设置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过高门槛,着力破除制约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困难和障碍,推动民间资本PPP项目规范有序发展。
    据了解,湖北省通过建立总投资2.35万亿元的PPP项目库、建设PPP监测平台、举办民营企业PPP项目专场对接会、召开全省PPP现场工作推进会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活跃度。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落地PPP项目325个,居全国第4位,累计中标投资额5279.74亿元,居全国第7位。其中,2018年湖北省41个PPP示范项目累计获得中央财政以奖代补资金2.34亿元,居全国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