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新区:软环境提升硬实力,“宜”文化激发新动能

作者: 张建霞 潘晓娟
图为记者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采访。张鹏云/供图
张建霞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潘晓娟

    日前,由江苏省镇江市委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新媒体事业部等发起的“网眼看镇江、发现新亮点——走进辖市区”媒体采风活动走进镇江市新区,来自人民日报社、中国网、中国发展网等国内17家网络媒体的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感受到新区软环境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和硬实力,触摸这座正在崛起的宜创宜业宜居生态新城的温度。
    镇江向东看,发展看新区。作为镇江市改革开放主阵地,镇江新区持续改善开发区软环境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生态打造、文化引领,推动产业更加聚焦、效能更加提升、百姓更加幸福,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全国22位。

制度活力,提升企业便利感

    镇江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秦海涛表示,“开发区的初心是开放、使命是发展,只有打造开放的软环境才能带来发展的硬实力。”
    为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镇江新区率先在江苏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出阳光审批等一揽子改革举措,使得重点审批环节压缩达到50%以上,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申领施工许可各阶段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8%,为全省开发区实现“一层全链管审批”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双管齐下的改革路径提供了样本。在2017年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镇江新区综合排名位列第一。
    今年8月份开工的勃肯特镇江工厂项目,是镇江新区效能提升的一个缩影。在采访中,勃肯特董事长王岳超一直在点赞,“从领取营业执照到社保登记的企业开办流程,全程仅花5个小时,镇江新区服务效能超出了想象。”
    产业和项目是开发区的生命线。为了强化市场思维,提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镇江新区先后组织领导干部和区内骨干企业负责人到华为、阿里巴巴学习,取经国内顶尖企业的管理制度。
    跟随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从南京总部举家迁往镇江的部门主管周健坦言,来到镇江后感到很便利,“从家到单位,从单位到孩子学校,从学校到城市商业区,都在10分钟的交通半径圈内,生活很便捷,扎根镇江新区让我感到很舒心。”
    作为镇江新区的国有企业,江苏瀚瑞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通过国企改革积极整合资源,通盘考虑驻区企业发展需求,为人才落户提供了一揽子精细化配套服务。金斯瑞行政经理包峰介绍说,“近期,瀚瑞资产帮助我们解决了员工餐厅用房的迫切需求。此外,人才公寓还贴心为住户新增电瓶车棚及充电站、洗衣房等公共设施,物业和安保服务24小时在线,企业引才留才太省心了。”

文化引领,满足区域自豪感

    文化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镇江新区是全国最早叫“宜”的地方,拥有3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如何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17年起,镇江新区开启了“宜”文化推广工程。
    在“宜”文化推广过程中,群众既是参与者,也是获益者。镇江市委网信办主任翟胜勇表示,“宜”文化推广工程的实施激发了干部的荣誉感,也提高了企业和人才对新区的认同感。相关统计显示,近600名高层次人才陆续加盟镇江新区,其中包括国家级人才32名。
    秦海涛介绍,镇江新区结合发展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在干部层面倡导“聚焦为要,效率为先,规矩为基,诚信为本”,从粗放管理向内涵式依法行政、精准管理转变。三年来,镇江新区发展定位始终不动摇,瞄准低碳清洁、创新创业、活力高效、健康乐享“四个新区”建设,强化顶层设计,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四讲四必”,对重大事项、重要指标等明确完成时限、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和责任考核。
    镇江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和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四张新的产业名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投资160亿元的孚能科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央空调系统供应商台佳机电、南京大学(镇江)生命健康产业研究院等优质项目先后落户。今年1~8月份,镇江新区产业投资增幅、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投资增幅、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幅均排名镇江市第一。
    以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航天三院三〇六所和镇江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营业务为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和隔热保温材料两个领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特色的软模成型核心技术,具有20多项专利,已经成为C919项目复合材料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为大飞机事业奉献着力量。

健康生态,增强群众获得感

    “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生命健康产业链如何打造”……当前,镇江新区干部队伍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培训进行“充电”,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面对经济全球化、实体经济爬坡过坎带来的挑战,镇江新区着力打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绿色生态圈。通过系统性干部培训和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推动“开明开放担当奋进”的开发区精神成为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统一组织开展多元化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两化三力”(专业化、年轻化,创新力、协同力、执行力)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产业强区战略提供坚强支撑。
    在社会生态的打造上,镇江新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江苏省首家整体化推进集成改革的县市区,2017年以来,镇江新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整合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10个部门的23个社会治理业务平台,形成公共设施、交通设施等4大类8.6万多个部件的实时大数据,并以派单模式推动问题事项的精准高效解决。
    镇江新区集成管理指挥中心副主任王丽娜说,通过“网络+网格”和“热线+巡查”,今年1~10月,集成管理中心累计收集企业和群众反映各类问题5.9万余件,解决5.4万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鼓励镇江新区集成改革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镇江新区把绿色生态作为最核心的竞争力,主动淘汰9个生态环保不达标、产出效益和资源消耗不匹配的项目,推动企业和园区转型升级,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推动形成空气优良天数增多、环保投诉量下降的良好局面。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从文化建设中汲取能量,从制度改革中激发新动能,从生态建设中获取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发展引擎”作用,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持续坚定迈向高质量产业强区之路,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