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 静
江苏南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里程碑式的存在。这里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自1895年起引领了近代工业化的征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百多年来,尽管历经了沧桑变幻,但这座城市注重实业、服务企业的氛围没有一丝减轻。特别是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在服务企业、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南通真正成为实业家的乐园。
“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的使命”
翻开今年5月30日的南通日报,在要闻版,一则名为《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的通告颇为吸引眼球。这是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写给全市企业家的信,信中以真诚而关切的口吻告知企业家们,该局将于5月下旬至8月下旬开展“‘融金惠通’帮企行动”,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热线电话以及线上线下等方式直接发布需求。对于上报的需求,该局将集中受理分类办理,并组织专业帮企服务队上门服务。同时,信中还交代了相关文件的查询方式以及投诉电话。这是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服务企业的诚意之举,令企业家的心里暖意丛生。
诚意在先,行动随后。这封信只是一个开头。按照信中所宣布的,5月下旬,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开展了“‘融金惠通’帮企行”活动,针对南通资本市场各类企业进行“融资”与“融智”服务,全方面助推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张乃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次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8月31日,我们完成了‘四个确保’。一是确保需要上市融资企业及时获得帮助。我们共走访拟上市企业221家次,为88家有股权融资需求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01个,反馈股权融资建议单59份,成功实现股权融资2.04亿元。二是确保有效信贷需求企业及时获得资金。为2347家有效信贷需求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651笔,实现融资94.61亿元,资金解决率高达83.5%。三是确保融资条件暂缺企业及时获得建议。为422家融资条件暂缺企业(包括无效需求企业)发出224份融资建议反馈单,开展‘回头看’活动266次,回访企业346家。四是确保面临资金断链企业及时获得协调。为26家面临资金断链企业召开81次协调会,全市未发生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发生影响地区金融环境的重大事件。”
这只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次行动。而作为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带头人,张乃华每天都在“行动着”。正如他对媒体所说的那样:“我们现在主要干两件事,左手帮助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右手打击非法集资守住老百姓的钱袋子。企业我们都是一家一家跑,自己的朋友圈成了主要宣传甄别非法集资的阵地。”
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南通智慧”
张乃华表示,服务实体经济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宗旨和目的。“在这方面,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为重点,不断找痛点、攻难点、疏堵点,多措并举破解难题,为江苏省金融工作贡献了‘南通智慧’。”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大胆实践外部投贷联动,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2015年底,南京银行南通分行以“小股权+大债权”模式与启东风神空调签订股权协议,先期持股2.5%并配套授信3000万元,实现南通地区“投贷联动”项目突破。2017年,南通出台江苏省内首部投贷联动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全市银行开展外联式投贷联动业务。2018年,南通成立投贷联动合作联盟,开展“私享沙龙”、“行业研究分享会”等特色活动,为本地区银行和股权投资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目前,南通市有5家银行正式开展外部投贷联动业务,已落地35笔业务,授信额近15亿元。通过“私享沙龙”活动已交流项目132个,其中35个项目获得信贷资金3.49亿元,28个项目获得投资意向。
——创新评价办法,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南通有效促使保险机构的绩效考评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频共振,创新性地制定评价办法,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充分依托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险种,加强保后管理、持续跟踪服务、及时反馈安全隐患。
南通还对财险公司增设扣分项和尽职免责条款,评价结果作为市财政补贴以及市级部门推动的其他政策性保险业务招投标(比选)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坚持推动资本市场建设,破解直接融资对接难。
2016年以来,南通市已举办“江海创投行”公益性路演活动49场,参演企业达200余家,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近5亿元。今年以来,在线上线下共帮助50余家企业对接全国5000余家投资机构。并且率先运用多种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国内最大规模的环保产业海外并购,诞生了A股首家世界级环保企业——中国天楹。
另外,南通还发行了全国首单民营建筑企业海外债券,设立江苏股交中心首家城市专板,形成了涵盖44家上市公司、6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31家江苏股交中心“南通板”挂牌企业的资本市场“南通方阵”。
——持续完善转贷服务机制,破解小微企业续贷难。
南通市自2017年出台江苏省内首部转贷服务管理细则、成立省内首家转贷服务公司后,截至目前共成功推动23家银行签署政银战略合作协议、4家试点银行签署银政转三方合作协议。
“2017年以来,总规模5亿元的转贷基金累计为1017家小微企业转贷1854笔、141.48亿元,为企业直接节约‘过桥’成本近2亿元。”张乃华说。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生态直接关系到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和实体经济的成功与否,因此,南通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
张乃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近年来,在风险防范处置和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方面,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探索创新了一批富有南通特色的防范处置经验。“我们按照系统治理思维,以完善市场准入、企业落户、人员招聘、宣传造势、资金账户‘五道防范关口’为重点,着力加强源头防控治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处置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全市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明显遏制,有效铲除非法集资滋生土壤,金融环境持续净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具体而言,一是加强防非宣传。开展高频次的防非日常宣传,做到“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上有稿、网点有字幕”。同时,每年一个主题开展集中宣传。如2017年,开展了110多场“防非宣讲进社区”和“防非宣讲校园行”;2018年,开展了“防非漫画大赛”“防非微电影拍摄展播”“防非法律热线直播”;2019年正在组织开展“防非宣传江海行”等系列活动,成立了市防非宣讲团,开展了“防非宣讲进机关百场宣讲”。
二是遏制非法集资活动。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认真履行处非办统筹协调职责,牵头组织了互联网金融、交易场所、私募基金、非法放贷等专项风险排查整治,整治中有600多家违规机构退出,处非攻坚战中已有355家本地法人机构被化解处置。在江苏省率先建立投融资服务企业联审会商制度,相关做法被吸收进省商事注册登记会商机制;在监测预警、举报奖励、广告整治、场地管控、账户监测、工作交办督办等方面也探索了一批“打早打小”工作举措,受到江苏省、南通市领导充分肯定,获得市政府创新奖。
三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江苏省内率先起草并出台了《类金融机构监管分类暂行办法》,每月向社会公示181家类金融机构监管分类。稳妥有序完成南通市P2P法人机构和关停小贷公司清退工作。
四是积极协调金融风险。2017年以来,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积极化解资金链风险7个,涉及金额10.7亿元,协调了多起南通境内上市公司风险。
张乃华还特别提到,有两项特色工作,堪称南通经验的缩影。其一,是开展了私募基金领域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整治,重点对实际从事私募基金产品销售、募集等相关业务的“中介机构”和假借私募基金名义的“违规机构”(即伪私募)进行整治。通过行动,共核查私募基金领域各类从业机构355家(支),规范处置了50多家私募领域违规机构,探索形成了“11条分类处置措施”“7条处置标准”和“行政约谈”“公示风险”“监督整改”“账户宣传业务管控”等一套有效处置办法,初步整治了“伪私募”猖獗状况,有效出清了私募基金领域潜藏的非法集资风险。
其二,是调动压实了银行机构处非工作责任。因为,非法集资大部分通过银行转账,银行机构在监测防控非法集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是,南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要求各银行机构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对涉嫌非法集资可疑资金的实时监测预警,及早发现并报告非法集资资金动向;发挥网点众多、分布广泛优势,利用“金融网点+网格”工作机制,最大化地扩大覆盖、延伸触角、下沉重心,及时发现和报送非法集资活动信息。
“今年6月末,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南通市因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取得明显成效而被通报表扬。”张乃华自豪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