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足不出户,数据跑路”,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两促进

作者: 白雪 施文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见习记者 | 施文郁

    近日,在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公众资源交易中心,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鞍子山村周家沟改造宗地项目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成功开标——“不见面开标”。这不仅标志着大连市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模式正式启动,也是辽宁省首例“不见面开标”工程建设项目。大连市还积极推行“云签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31个大项目,总投资达1186亿元。

启动“不见面开标”模式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国家、省、市关于有序复工复产的各项要求,确保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两不误”,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大连市住建局协作,推出了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模式。
    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对招投标工作的实际需求,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在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辽宁省住建厅“不见面交易”综合服务系统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上开标和异地评标的功能优势,跳出原来招投标的“窠臼”,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全程“网投网开”。投标人只需一台电脑,便可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在线递交投标文件、远程签到,并解密投标文件、在线查看开标记录和评标情况,全程“足不出户、数据跑路”。在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统一组织下,评标专家一律采取间隔入座和多评标室分散评标的方式开展评标工作,确保疫情期间评标安全与网上评标公平公正。
    据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及疫情防控风险,而且进一步激发了特殊时期的市场竞争活力,为重大项目复工复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下一步,大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将继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开标”模式,并将“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模式推广到更多项目招投标工作中,切实让“不见面开标”的便利惠及更多企业。

“云签约”成功引来31个大项目

    除了“不见面开标”,大连市还通过“云签约”的方式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大连市金普新区发展改革局了解到,通过项目“云签约”,大连市金普新区以超常举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克服疫情对招商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完成31个大项目的签约,总投资1186亿元。
    在大连市近日举行的首场网络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金普新区首批采用“现场+视频连线”的方式,签约中电科云、大龙网龙工场跨境电商、古德化学特种脂肪胺等12个项目,总投资351亿元。
    继成功签约12个项目之后,金普新区再次组织了一场“云签约”活动,19个项目通过现场和线上“云签约”方式完成签约,总投资835亿元,其中,中俄(大连)产业发展基金、信基(大连)研发创新园等项目,均通过视频连线远程签约。
    据了解,两批共31个签约项目中,既有技术水平位居全国乃至全球先进行列的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也有提振消费信心的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还有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强弱项补短板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大连市金普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项目“云签约”,是金普新区在当前依然复杂严峻的防疫形势下,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务实举措。面对疫情,金普新区有化“危”为“机”、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决心,将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以“项目服务年”为契机,用超常举措全力推进项目,为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保经济发展热度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