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美丽经济助推宁夏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郁华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供图
李郁华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来,“两山论”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考察调研,同村民们亲切交谈,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回族自治区时强调“要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又题写了“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贺匾,“美丽”始终是总书记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寄予的厚望,也是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指明的战略方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贯彻中央精神、立足宁夏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守好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的战略目标,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发出了新号令,为建设美丽新宁夏设计了施工图、明确了任务书。宁夏回族自治区将把发展“美丽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

用好“三大优势”
加固发展美丽经济的“底板”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祖国西部的一方宝地,生态资源品种多样、自然资源品类丰富、产业资源品目齐备,有发展“美丽经济”的绝佳基础和条件,应当全面挖掘和释放、有效放大和利用。
    一是要用好生态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三山两河一沙一平原”,既有产业集聚、生态良好的平原绿洲生态区,也有水源涵养好、自然原生态的三山生态功能区,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当今宁夏平原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这些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空间。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认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擦亮“美丽经济”的生态底色,放大“美丽经济”的生态价值,逐步构建起“美丽山川+美丽河湖+美丽沙漠+美丽田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园区+美丽家庭”的空间形态,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片天、一城一风光”的花园景观,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绿色明珠。
    二是要用好资源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能源资源富集,有“靠煤山”“骑油管”之说,人均产煤量居全国第3位,年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1位,已有煤化工产能1400多万吨、石油化工产能900多万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但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环境代价高、效益低,转型发展仍是主基调。经济新常态下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了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把区域资源优势与市场新需求、产业新业态、科学新技术、金融新手段、国家大战略布局有机结合,加快形成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坚持规范化经营、科技化提升、品牌化营销,以“三化”发展进一步激活现有市场、资金、人才、园区等资源潜力,加快补链延链建链强链,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布局“美丽”业态,开发“美丽”产品,打造“美丽”链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美丽”优势,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效益最大化提升。
    三是要用好产业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但含绿量低、含新量小、含金量少,必须坚持“一产发展利用生态、二产发展服从生态、三产发展保护生态”。要绿色化发展农业,聚焦大米、枸杞、滩羊、瓜菜、酿酒葡萄等优势农业品牌,以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精品工程、特色工程、有机工程,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含金量”。要智能化发展工业,聚焦煤炭、化工、冶金、轻纺、机械等优势工业行业,对基础好、有规模、有市场的企业实施“三大改造”、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全区工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高端化发展服务业,聚焦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优势消费需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把旅游业打造成“美丽经济”的重要支撑。

补齐“三个短板”
巩固发展美丽经济的“底色”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内陆,全区三面环山,常年干旱少雨,普遍缺林少绿,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在转型追赶过程中,有的地方强调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更多一些,对生产力的绿色属性关注得较少,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资源环境承载量日益趋紧,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当前增速换挡、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补齐短板弱项,破解瓶颈制约,切实打通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一是要以生态建设巩固“底色”。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祖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着黄河中上游及华北、西北地区的生态安全。从现实看,全区森林覆盖率只有15.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只有56.2%,全区86%的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比较严重,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政治责任,更是发展所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流域生态、农田生态、城市生态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持续推进禁牧封育和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重点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扩大绿色空间,留下“绿色银行”。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严格落实全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格管控各类开发活动,建成一批自然保护区,不断提高空间开发的生态质量。
    二是要以环境治理巩固“底色”。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虽然总体向好,但由于基础弱、欠账多、投入长期不足,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任务非常艰巨。要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自然生态各个要素,统筹农林水环各种资源,动员政企社群各方力量,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持陆上水里齐抓、山上山下共管、地表地下同治,让割裂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聚合起来。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抓手,以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绩效考核,探索开展“污水零直排示范区”建设,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制度,强化治污主体责任,切实解决环境污染源问题,为发展“美丽经济”扫清环境障碍。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防范体系,防止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积聚扩散。
    三是要以绿色生活巩固“底色”。群众对绿色生活的需求是推动发展“美丽经济”的最大源动力。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育计划,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能环保就是增加资源、减少污染、造福人类的理念,营造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的氛围,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把“建设美丽新宁夏”转化为自觉行动,让广大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参与者、推动者。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垃圾分类处理,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工厂、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军营创建活动,以适度补贴引导城乡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器具等节能环保再生产品,加快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服务设施配套建设。
    坚持“三个优先”
稳固发展美丽经济的“底子”
    发展美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欠发达,必须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要把好“准入关”。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决不因市场向好而动摇转型发展的信念,决不因增长压力大而放松生态环保倒逼落实,决不搞打破自然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承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环境承受强度的项目,切实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受的限度内。要上好“引导课”。以调结构、促转型、优布局为重点,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亩产论英雄、以税收论贡献、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引导企业增品种、强品质、创品牌,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形成产业链条完善、主导产业明确、园区特色鲜明的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路子。要打好“组合拳”。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切实用严格的制度管权治吏、护蓝增绿。
    二是要坚持质量优先。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取决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要主动“改”。实施绿色企业、生态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特别是绿色改造、智能改造,积极推行园区生态化改造、工厂景区化改造、企业清洁化改造,持续抓好燃煤锅炉、工业锅炉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要积极“调”。宁夏回族自治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其增加值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百分点,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美丽经济”的主攻方向,围绕历史文化传承特色、有中生新塑造特色、无中生有打造特色,加快推进划行归市,打造专业市场、专业街区、核心商圈,激活假日经济,点亮夜间经济。要坚决“停”。重点是全面关停“散乱污”企业,推进工业园区“退二进三”,着力提升园区三产比重,腾出区域环境容量,为新动能留出发展空间,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同时,对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必须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让生态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三是要坚持惠民优先。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但收官不是过关、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更加兼顾群众生态需求,切实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要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目标,统筹推进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合理布局,切实把农村的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污染治理好、生态环境建设好,还群众一片碧绿、一方蔚蓝、一份纯净,逐步形成生活美、生产美、生态美的新格局。要推动田园、家园、公园“三园”耦合。农村是城镇的后花园,要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推进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庭院、美丽田园建设,以公园的方式建设田园,以田园的方式建设家园,让绿色田园成为美丽公园。要持续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农村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水平。要推动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结合。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强化村庄规划与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安排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做到水电路房绿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打造美丽、幸福、和谐新农村。要推动农业设施与休闲场所复合,比如大武口龙泉村、西吉县龙王坝利用农村天然山水肌理,发展乡村民宿、观光体验,要让更多的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推进农业转型、农村转美、农民转行。要注重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业态融合,推广固原市发展“四个一”林草产业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的做法,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绿色种养,种出产业、种出风景、种出财富。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财经办专职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