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都市区:浙江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彰显窗口担当主阵地

作者: 孙弋弋
制图:王乐如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孙弋弋

    4月29日,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新闻通气暨媒体走进大都市区启动会在浙江宁波举行。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翁建荣介绍,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都市区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是浙江的新高地。

大都市区建设有“五大动作”

    2019年是大都市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以占浙江省79%的土地面积和94%的人口,创造了96%的经济总量,作为浙江现代化发展引领极和参与全球竞争主阵地的作用更加凸显。
    首先,大都市区聚焦完善工作体系,建立重大推进机制,发布实施大都市建设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印发大都市区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方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二是聚焦发挥投资支撑作用,扎实推进重大项目。2019年浙江省共安排大都市区建设重大支撑性项目74个,实际完成投资3029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9%,一批重大项目基本建成,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聚焦区域一体化合作,共同举办重大活动。宁波、舟山签署了推进一体化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杭州与嘉兴、湖州、绍兴分别签订“1+4”合作框架协议;绍兴成功举办“杭州·绍兴周”和“宁波·绍兴周”活动,宁波、台州、绍兴开展了高层互访、部门对接、联合调研,就三门湾区域统筹、甬绍合作等达成一系列共识;金华、丽水、温州、衢州四地旅游联合体积极谋划开展推介活动,实现资源、市场、品牌、信息共享。
    四是聚焦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谋划实施重大政策。浙江出台了深化全省户籍制度改革和调整完善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编制完成浙江省大都市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指导都市区内部市县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五是聚焦“七个之城”建设,积极打造重大品牌。杭州被社会各界认为是“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的区域增长极”,成功举办了“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宁波港口指数、“16+1”贸易指数、《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等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消博会,成功创建宁波—舟山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温州被列入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顺利举办中国(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论坛和首届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龙港撤镇设市,小城市培育实现历史性跨越;金华在全国率先全市域实施“无证明城市”;义乌国贸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翻开了崭新的发展新篇章。

大都市区建设处于向心集聚阶段

    浙江省会同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从综合指标和大数据分析等维度对大都市区的推进情况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大都市区经济社会活动十分活跃,且主要集聚在核心区,总体处于向心集聚阶段。杭州都市区是四大都市区的“领头羊”,宁波都市区次之,两个都市区初步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四大都市区与长三角的人口与经济联系较强。
    杭州都市区在创新能级和经济规模上拥有绝对优势。手机信令数据分析显示,浙江省内人流出行杭州都市区最为密集,工作周,每周约有174余万人次从浙江省其他城市进入杭州都市区,节假日人们出行规模提升一倍。企业股权投资分析显示,杭州都市区内部的企业股权投资量最高、活跃度最强,且是唯一处于投资外溢的都市区。
    宁波都市区的总体评价得分位居第二,核心区综合贡献相对较高,有64.4%的企业股权投资流向都市区中心城市,有96.5%的外部股权投资来自于杭州都市区,杭甬互动投资紧密度居浙江省首位。
    温州都市区在共享宜居和高效智慧等领域评分表现较好,核心区对外部人口流入的吸引力占整个都市区人流吸引力的90%以上,呈现绝对优势,但与长三角的人流联系和企业互动投资联动还相对不足。
    金义都市区在低碳花园领域表现不俗,核心区在活力创新等领域表现出较强的集聚优势,但都市区内部经济联动度偏低。

2020年:大都市区用五招打造“重要窗口”

    2020年是大都市区加快建设年,作为彰显“重要窗口”责任担当的主阵地,大都市区全年目标是集聚常住人口5520万人,实现经济总量6.11万亿元,全力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重点区域一体化,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加快塑造以四大都市区为主体、以重点区域一体化为引领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城市治理,打好都市区改革创新组合拳。浙江省将完善都市区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都市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都市区相关联席会议以及领导层面互访交流各不少于1次;建立健全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挂钩机制,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提高中心城市统筹资源配置能力的体制机制,推动各地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推动建设用地、用海资源向四大都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市集中倾斜,大力实施鲲鹏行动、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人才向大都市区集聚;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健全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安全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加快推广“城市大脑”,大力开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联动改革,完善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二是强化城市功能,持续推动“七个之城”建设。浙江将围绕创新之城,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围绕开放之城,加大浙江自贸试验区和6个联动创新区改革创新力度;围绕便捷之城,实施铁路建设攻坚年行动,构建城际快速通道,发展未来智能交通;围绕宜居之城,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深入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市社区;围绕花园之城,推动城镇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围绕智慧之城,统筹协调5G网络建设,深化“城市大脑”应用示范试点;围绕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深化文旅融合改革,办好世界排球联赛等一批高水平国际赛事。
    三是强化城市能级,增强核心区首位度和竞争力。浙江将突出唱好杭州、宁波的“双城记”;杭州都市区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等目标,建设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绍兴镜湖大城市核心区、嘉兴高铁新城等重大平台;宁波都市区围绕打造“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等目标,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温州围绕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等目标,加快建设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温州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金义围绕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等目标,加快建设金义新区、多湖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平台。
    四是强化城市协同,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建设。浙江将率先推进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在金塘、六横板块选择合适区域先行启动,推动甬舟深度一体化,率先打开一体化合作带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通道;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谋划绍兴临空产业园建设;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推进余杭、海宁合作开发区块建设;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打造练市—乌镇合作产业园;甬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重点加强滨海新区—前湾新区规划对接和实施协同;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聚焦三门湾等区域积极谋划甬台产业合作。
    五是强化项目支撑,聚力实施十大标志性工程。浙江将实施交通节点新城开发工程、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高品质步行街提升工程、城市阳台景观塑造工程、海绵城市和绿心绿道网络连接工程、文化活力街区打造工程、优质高校院所引育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工程、“千年古城”复兴工程、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共建工程等;围绕十大标志性工程,建立大都市区建设重点项目库,安排标志性工程项目64个,总投资1929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321亿元。加强项目全流程管理,确保标志性工程如期落地、取得实效。
    浙江下一步将加快大都市区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规律及政策优化、省内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政策保障等相关研究,尽快出台支撑政策,全力推动大都市区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早出成果、早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