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春末夏初,位于鲁西南菏泽市曹县磐石街道办事处的五里墩村刚经过雨水洗礼,满眼的青绿,令人心旷神怡。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天比以往显得安静了许多,但是五里墩村的村民们却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
“我们这里是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村里的银香伟业集团又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承担着为社会供应牛奶、蔬菜等民生物资的任务,所以我们在加强防疫的同时,还要保障生产。”全国人大代表、曹县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说。
1986年元月,王银香当选为五里墩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成为王银香上任后的第一要务。她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认为利用县里留下的荒废窑坑发展砖瓦建材是一条很好的出路。王银香带头拿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最终凑集了10多万元启动资金,筑起了一座22门无烟囱轮窑,当年就获利8万元,迈出了带领大伙致富的第一步。
土地集约之后,王银香开始不断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并制定了不打农药、不上化肥,构建鲁西南有机农业的发展战略。
近两年,王银香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不仅培养了五里墩当地的有机鲜蔬品牌“优鲜福”,还开始了新零售的布局,建设了“归一有机生活实体店”,开启了电商和直播带货,有效提升了农牧业的价值空间。
在产业振兴过程中,王银香不仅带领着五里墩村民发展致富,还直接和间接带动了1万余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真正把农业变成了一个有奔头的产业,在盐碱地抱出了“金娃娃”。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人才振兴离不开教育。为了做好教育,王银香在上任之初就鼓励村民把资金用到子女教育上,让孩子上学成为了广大村民的共识。
两年前,从五里墩走出去的“80后”海归硕士于沧龙也回到了家乡,他放弃了海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搞起了电商和新零售。“我是从五里墩长大的孩子,也是村里给我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所以一直想着回到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沧龙说。
现在因为产业发展,五里墩村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大学生在此工作和居住,与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数量基本持平,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成为农村人才振兴的一个典型。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近些年来王银香又将精力放到了基础教育方面,在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和小学,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早些年,这里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不能走;晴天的时候沙土多,大风一吹迷得都睁不开眼睛!”五里墩村民谢付生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五里墩现在真是大变样,道路宽敞,社区干净,到处都有绿化,看着就舒畅!”
30多年的变化显而易见,村里的盐碱地、沙窝窝变成了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沃土;村北的坑塘改造成了风景优美、水鸟栖息的四季河公园;有机生态园里种植着纯天然的有机蔬菜和上百亩的蒲公英……如今,五里墩的很多地方都成了周边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很多地方被频频“打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乡村网红点”。
为了更好落实乡村振兴工作,五里墩村委也提出了自身的发展方案。王银香说,“我们进行了四季河公园的整修,改善了村里的景观和绿化,今年村里还将启动村居改造工程,让村庄焕然一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不仅需要投入和建设,管理和保护同样至关重要。为此,王银香尝试了很多新作法:鼓励村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表现突出的村民进行表彰奖励;设立严格的村容村貌监督管理制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