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公欣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综合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就业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大概有1亿人就业。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
    一时间,零工经济成为网络热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实际上,拥有多重职业身份的斜杠青年、各家O2O平台上的外卖快递小哥,这些都是零工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形态。有分析人士认为,零工经济这一新型就业形式的出现,不仅帮助公众拓宽了获取劳动报酬渠道,也是促就业稳民生的有益路径。在保就业成了当前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社会语境中,用激励性政策鼓励这样的多元化就业方式,也是稳定就业基本盘、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

从萌芽走向主流

    零工经济一词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开始出现并流行。而随着互联网科技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强大的平台,显著提高了临时性工作的分配效率,扩大了零工经济的受众和规模。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企业自发地通过“共享员工”这一零工经济的特殊形态,展开企业间的互助、自救,稳定了特殊时期就业环境的基本面,如,疫情防控期间,盒马鲜生联合云海肴、西贝、青年餐厅等餐饮品牌为应对疫情影响,达成“共享员工”的合作后,又有住宿、百货零售、制造业、汽车租赁等行业的企业加入“共享”行列,实现企业复工复产。零工经济也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地流行起来。
    据饿了么发布的《2020饿了么蓝骑士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一半的骑手拥有“多重身份”:26%的骑手同时是小微创业者,4%为兼职自媒体博主,骑手们还有可能是司机、白领等。此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饿了么骑手这个行业中,骑手学历呈现逐渐走高的趋势。
    显然,外卖、网约车等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让零工经济得以孕育和发展。设计、翻译、写作、摄影、家政等,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能通过零工经济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众多“零工”大军的出现正在促进零工经济的日益繁荣。
    《2018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未来,随着各类零工经济平台的加速发展,更多的零工经济模式有望持续涌现,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力雇佣方式。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加德·阿隆预测,到2025年,零工经济的规模有望增长约2.7万亿美元。其中,数字平台扮演着劳务双方需求对接枢纽的重要角色,它集传统招聘渠道、劳务对接、税务申报等服务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劳务需求匹配的效率。

优势逐渐凸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零工经济,显然会成为拓宽就业渠道、增长就业机会的重要经济模式。
    实际上,今年4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中就已经提出,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疏通政策障碍和难点堵点。
    《科技日报》发表评论称,对用工单位而言,零工经济能最大程度实现降低用工成本和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对广大身处零工经济中的劳动者而言,他们不仅可以实现才能、效率与收入之间的交换,更有可能兼职多份工作,取得更多劳动报酬,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零工经济可以减少全社会劳动力的闲置与浪费,为没有固定职业者或暂时失业者提供就业路径,一些用工方也由此发现了新的用人需求、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同时,零工经济也为社会就业的“毛细血管”完成了“供血”。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认为,零工经济一方面调动了全社会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效率、减少要素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为没有固定职业者或暂时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合法合理的就业路径,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使得整体经济活动更加顺畅健康。

破除短板直面挑战

    无论如何,零工经济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面临成长机遇的同时自身也存在发展短板,需要应对不少“成长的挑战”。据了解,零工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企业员工管理、劳务纠纷等问题。目前,各国普遍缺乏对零工工作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相关规定。零工工作者和企业之间也没有正式长期雇佣合同,因而其最低工资、加班费、各类保险等缺乏有效保障。
    今年民盟中央针对就业新业态提交了一份呼吁“降低个人劳务报酬税率”的提案,建议劳务报酬和工资薪金所得一视同仁,免除其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流转税纳税义务,促进高质量就业。
    疫情影响之下,随着零工经济等就业新形式的流行,这一提案也广受关注。毕竟,与当下全球零工经济大潮不适应的,是当前依然基于传统劳动收入模式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大量自由职业者在互联网平台上从业并获得劳务所得,但过高的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预扣率及其中的多重隐形税费负担,增加了他们的劳务成本。因此,专家认为,当劳动方式和雇佣模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理应也顺应时代而变。
    在保障零工经济时代的从业者和消费者等各方权益方面,陕西省西安市社科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姚蕾表示,应完善零工经济的网络化市场监管和法律保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尤其是担负起对平台企业注册门槛及从业人员的审查责任,从源头上破解零工经济发展瓶颈。此外,还应不断完善互联网监管的各项法律规范和工作标准,最大限度保障零工市场各方的基本权益。服务供给双方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的主动保护意识。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专家建议,一是鼓励科研、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零工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星期日工程师”,实现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二是创新零工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打破用人单位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参与渠道,增加劳动者直接参与社会保障的模式,试行新险种。三是完善各类监管的法律法规,规范各种“中介”“平台”的运营,加强平台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