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担当 服务大局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访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

作者: 张晓凤 成静
谈绪祥
张晓凤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成静

    从2014年开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宏伟蓝图起笔谋篇。这个始于春天的时代命题,开启了京津冀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时代征程。
    6年多来,北京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深度融入其中、受益其中,积极探索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深刻转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三地更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联防联控联动,形成各方合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北京作为首善之区,把握大局、坚定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切实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值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之际,中国经济导报专程采访了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谈绪祥。
    中国经济导报:在加强京津冀疫情联防联控联动方面,北京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谈绪祥:主要有三点。一是建机制。京津冀三地迅速建立京津冀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出台联动工作机制方案,构建三省市政府层面协调机制、各专业部门对接机制和协同办统筹协调机制。在人员流动引导、交通通道防疫、防疫物资保障、生活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联系。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会同三省市有关部门制定了京津冀疫情信息互通、引导人员有序流动、区域产业链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等十项制度措施。
    二是严落实。加强人员流动引导,协调北三县等环京地区通过“一信一卡一证”等方式保障在京工作人员出行便利。抓好支持雄安“三校一院”项目疫情防控,指导督促项目各参建单位严格落实雄安新区疫情防控要求,项目施工场地实行“红黄绿”分区管理、“一人一卡”等措施,4个项目已于3月中旬复工,目前施工人员保持“零感染”。另外,在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方面,我们协调津冀向北京供应“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首都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保复工复产。我们在保障北京重点企业供应商复工复产方面,密切沟通对接津冀两地协同办,与重点企业建立复工复产台账,逐一协调落实。北京奔驰在津冀的42家一级供应商、小米公司在津冀的8家供应商、京东方在津冀的31家供应商,都在3月底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我们还指定专人全程跟踪北京环球度假区项目建材、设备供应商复工进展,协调环球项目在津冀及其他省份的400多家供应商全面复工复产,为环球项目按期开园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导报: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作为北京来讲,采取了哪些“硬措施”努力完成疏解的目标任务?
    谈绪祥:我们始终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疏字当头,保障首都功能,在减量中倒逼集约高效。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要求,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20年6月,北京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2.32万件。我们还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2827家,疏解提升市场、物流中心786个。另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将50个一级学科、4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迁入良乡、沙河大学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5所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天坛医院实现整体搬迁,老院区腾退。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项目加快室内装修、室外工程收尾,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持续推进。
    中国经济导报: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北京做了哪些有力有效工作?
    谈绪祥:我们坚持提高政治站位,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分内之事,将雄安新区和北京发展“一体谋划、统筹考虑”。北京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加快建设,幼儿园项目、小学项目、中学项目均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医院项目正在土方开挖。中关村三小等北京4所学校、北京妇产医院等5所市属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另外,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规划加快编制,10余家市属国企参与支持建设。京雄城际铁路北京段也已经开通运营。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