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 致富不忘带乡亲

作者: 稿件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编辑整理
    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阿东村委会阿西者村,有一位身残志不残的贫困户——张挎富。他是一位不善言辞、内敛的普通庄稼汉,也许是生活的磨难磨平了他的棱角,也许是命运的不公成熟了他的思想,也许是对未来的憧憬点燃了他的内心,1978年出生的他,面对肢体四级残疾,却仍敢想敢做,直面未来,保持了一颗炙热的上进心。

放下包袱,与帮扶干部心连心

    阿西者村,是一个地处高寒山区的彝族村寨,这里山高坡陡、信息闭塞,是罗平县最贫困的村寨之一。生活在阿西者彝族自然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挎富,和其他贫困户一样,一家6口人住在土木结构的破旧老房里,三个子女尚小,老人需要赡养,加之几年前因在煤矿上班不慎摔伤骨折留下的残疾,全家经济条件较差,生活负担很重。面对生活的困难,张挎富一度思想消极。“人穷志短、马瘦毛长”。作为帮扶干部,政协曲靖市委员会帮扶干部朱德光看到张挎富一家的情况,着实是急在心头,每次到罗平调研视察,都抽出时间绕道专门走访看望。“建新房有没有负债?有关补贴补助领到了没有?烤烟栽了多少亩?小孩上几年级了?成绩怎么样?”……每次入户走访,朱德光都详细了解张挎富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朱德光的一次次关心、帮助和鼓励下,张挎富逐渐树立起了信心,对生活也有了积极追求,与帮扶干部一道积极寻找发展路子,落实产业、教育等帮扶措施。正如张挎富所说:“我虽然目前家庭困难,但我不愿背上贫困户的名,通过努力,两年之内我一定把‘穷帽’甩了。”

任劳任怨,树立脱贫致富好榜样

    阿西者村被罗平县纳入整体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并结合村情实际,在进村入户调查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整村建设面积达35亩,建设安居房52套,硬化通村道路1条2公里,建设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小学、村民活动广场、两污设施、绿化亮化、养殖小区、电烤房等基础设施。
    张挎富一家也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点安置。2016年年底,张挎富一家新建的140平方米新房竣工。2017年春节前,选了个好日子,他们一家欢欢喜喜搬入两层楼的小洋房,新房共有6个房间、还带有独立的厨房及卫生间,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家人终于告别拥挤破旧的老房,在新房里舒舒服服过了个春节。
    烤烟种植是阿西者村的主要收入。张挎富清楚地知道,烘烤技术是决定烤烟收入的关键因素。精明能干的张挎富积极好学,为了促进种养殖业发展,提高烤烟种植和烘烤技术,他积极参加烤烟技术栽培和密集型电烤房烘烤技术培训,自己率先示范种植膜下小苗烤烟10多亩、油菜8亩、魔芋3亩,带头养殖生猪、家禽等,并当起了村里的烤烟科技员。利用阿西者村集中统建的密集型电烤房,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结合自己掌握的烘烤技术,张挎富的努力使烟叶质量大大提高,烤烟收入明显增加。2017年张挎富户仅家庭生产经营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勤劳苦干的张挎富一家住房得到很好改善、收入明显提高,同时一家人享受了政府医疗保险费补助和孩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补助,于2016年年底脱贫。并于2017年12月,被曲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市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

知恩感恩,勇当脱贫攻坚急先锋

    能够早日脱贫摘帽,张挎富的心情倍感舒畅。他说:“我能够脱贫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帮扶干部的真帮扶,我是发自内心拥护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自己脱贫后会把贫困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也愿意和政府一起帮助许多困难家庭。”为此,在2016年9月阿西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临时党支部成立时,张挎富就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看到鲜红的党旗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空迎风飘扬的那一刻,他在心里默默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党员就要挂牌亮身份、责任记心上、任务扛肩上。在还没有成为预备党员的时候,他已经是阿西者村公认的热心公益人。村里易地扶贫搬迁的项目建设、公路硬化、水利设施维护、农户间矛盾纠纷调解、烤烟烘烤技术培训指导、环境卫生等,都能看到张挎富奔波忙碌的身影。成为了预备党员,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利用自己熟练的密集型电烤房烘烤技术,无私帮助村里其他贫困户烘烤烟叶,指导烟叶烘烤技术。2017年阿西者村集中电烤房烘烤的烟叶质量普遍较好,贫困户的烤烟收入明显增加,人均收入普遍达到了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