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担当 服务大局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
(上接1版)

    中国经济导报:作为北京重要的“一翼”,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展和成效怎样?
    谈绪祥:我们围绕打造北京重要“一翼”,科学编制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目前,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共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北京学校小学部开班,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加快推进。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和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实现开工,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建成通车。城市绿心完成绿化8000亩,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建设进入设施安装阶段。
    我们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扎实推进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推动出台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围绕北三县城市软实力提升,举办项目推介洽谈会,52个签约项目正在持续落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廊坊校区挂牌。通过医联体、技术帮扶等方式提升北三县医疗服务水平,河北燕达医院获评成为三甲医院。
    中国经济导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哪些新突破?
    谈绪祥:主要有五点。一是一体化交通网络“连起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形成“双枢纽”格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张铁路开通运营,京唐城际铁路副中心段全面进场施工。国道109新线高速、G105国道开工建设,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二是生态环境“好起来”。三地全面落实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今年1~5月份,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我们还联合组建了永定河流域治理投资公司,建立密云水库上游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涉及本市任务落实。三地居民获得了更多的蓝天、白云和清澈的河流。
    三是产业链对接协作“串起来”。产业协同是三地协同发展的关键。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北京金隅集团累计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约33亿元。共建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5个项目已运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1400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自贸片区正式挂牌。可以说,三地产业合作步入了快车道。
    四是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制定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三城一区”建设全面提速。2019年6月,我们举办了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资源对接大会,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区域转化应用。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1063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科技创新园区链加快形成。
    五是群众获得感“多起来”。我们积极发挥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等服务。目前已经组建12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9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多所北京高水平中小学与河北省开展合作办学。持续推动北京与河北廊坊、张家口等五市医疗合作,共同开展34个合作项目。北京帮扶河北省23个结对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的需要,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为核心,北京市主动担当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了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了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并同天津与河北一道,持续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