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促进经济稳走向上向好

作者: 孙弋弋
宁波大榭二桥。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孙弋弋

    疫情给我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复杂的环境下,浙江省宁波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据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7.2亿元,下降0.6%,好于全国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5.1%,环比回升12.1个百分点。一产、二产、三产分别增长2%、-2.3%和1%,比一季度分别回升2.2个、9.1个和4.3个百分点。
    宁波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文杰表示,上半年,宁波市大力开展争先创优行动,“两手硬、两战赢”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各项指标全面回升,新动能加快培育,抓“六保”、促“六稳”,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力推动经济向上向好。

良策新政,保障发展

    宁波的经济外向度高、工业占比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受到较大影响,重点行业更甚。在此背景下,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果断采取超常规应对举措,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阻断了本地区疫情传播,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保持了经济社会秩序总体平稳、长期向好。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宁波制定了复工复产的各项管理规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及时出台帮扶企业复工复产20条、扶持中小企业18条、“稳外贸12条”和“新10条”等政策。
    此外,宁波市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出台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先后设立补短板350亿元专项贷款和稳投资千亿专项,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重点项目、新基建和社会民生领域项目。实施“项目争速”专项行动和促消费十大行动,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
    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励下,上半年,宁波市的三次产业稳步回升。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3%,较一季度回升1.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逐月回升,连续3个月正增长。宁波的服务业转负为正,二季度增长5%,环比回升8.3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超过50%。

复苏回升,持续攀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宁波的三大需求已逐步复苏,呈现恢复性增长和稳步复苏态势,经济指标持续回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动能加快培育。
    在外部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确来之不易。据介绍,今年二季度,宁波市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全市外贸进出口4307.5亿元,连续4个月正增长。跨境电商进口货值增长38.6%,继续居全国前列;有效投资企稳回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连续2个月实现正增长,重点工程加快推进,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55%和57%,省市集中开工项目开工率98.7%;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上半年,宁波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8.5亿元,其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增长27%。
    此外,宁波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创业创新持续开展,金融运行持续向好,支持实体精准有效。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文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上工业4.9个、5.5个、4.9个和3.5个百分点。39家单项冠军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5%,新设个体工商户二季度增长5.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32.8个百分点。

全力推进“六稳”“六保”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但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在张文杰看来,支撑宁波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一是政策效应在显现,国家和省市采取的一系列对冲政策,有利于更好应对风险冲击;二是新增长点在激发,疫情倒逼企业主动应变求变、创新转型,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网络销售、在线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三是工业产能在回升;四是市场预期在改善。
    张文杰表示,下半年,宁波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贯彻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争先创优行动,强化惟实惟先意识,全力稳住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对外贸易、促进市场消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社会民生、谋划“十四五”规划,促进宁波市经济稳走向上向好,奋力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