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江浙不在广东,这个“棉袜之乡”在东北

——来自双创典型吉林省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的报道

作者: 王晓涛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王晓涛

    一提起制造业,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江浙、广东,即便是服装鞋袜这样的轻工产品。但多少让人意外的是,吉林辽源,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针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棉袜之乡”“中国袜业名城”“中国棉袜之都”等称号,而这一切都缘于吉林省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
    据了解,吉林省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2005年8月投资兴建,是全国袜业龙头企业。园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已建设厂房和附属设施145万平方米,各类企业入园1210户,拥有袜机设备4万余台(套),年生产能力32亿双,用电1.8亿度,园区内直接就业3万人,间接就业1.5万人。辐射带动全国产业链条上下游就业十余万人,是全球唯一一个链条最完善的专业生产棉袜的大型工业园区。
    园区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被人社部命名为“全国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国家质检总局认证为“国家级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发展中,园区探索出一种产业集群发展、创业拉动就业的全新袜业产业模式。自建园之初,园区就以“系统工业服务商”作为企业定位,遵循“民企主导、政府推进、工业平台、梯度支持、全链条建设、高度市场化”的发展原则,以搭建平台为主,运营模式是“平台(硬件)+服务(软件),做糖葫芦里的棍”。
    “做糖葫芦里的棍”正是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的秘诀。把产业集聚整合、拆分、组合,链条加粗拉长,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园区的作用是用资源整合的方式将园区内的企业串起来。在糖葫芦里,糖稀是核心,服务做得越好,园区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园区累计扶持创业企业5000余户,带动失地农民、下岗工人、闲置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产业人才,承载创业,拉动就业,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责,成为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的生态型园区。
    为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改善东北袜业园区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园区先后制定了多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从设备选型到原材料采购,从产品开发到销售,从人员招录到技能培训,从资金使用到成本核算,实施全方面多角度的创业指导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创业。截至目前,园区吸引了来自全国181所高校的3000多名大学生到园区创业、就业,创办袜厂135户,带动就业近万人,创业成功率75%。
    园区凭借纺织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创造了一个就业的温床,提供就业岗位,确保员工收入;进而,为有能力的人、想创业的人提供创业平台,提供系统性创业服务;最终,园区将全力打造品牌孵化器,以纺织袜业为核心,孵化出一批区域性品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如今,园区积极打造吉林省快递中心,用快递推动电商,拉动“二次创业”浪潮,园区现有近4000家电商店铺,袜品单日发货量已达20万单左右,目标是达到日发货量40万单。推动设备升级,发展智能一体机,引领袜业转型智能制造产业。真正形成业态完整、成熟度高、成长性强、创业就业最具区域影响力的生态型工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