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桐梓县建成火炉重庆的“清凉城”

作者:
(上接1版)

农业围绕火锅转

    龙斌说,桐梓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做的第二件事,是明确提出农业围绕重庆火锅转,打造重庆市民的“中央厨房”。桐梓县是重庆市民的“菜篮子”,桐梓县将依托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主动为重庆市场送货、为重庆火锅配菜,为重庆市民提供最稳定、最绿色、最放心、最新鲜的农产品,加快与重庆“牵手”。
    记者了解到,桐梓县已具备了打造重庆市民“中央厨房”的庞大基础。
    桐梓县围绕一县一业的发展思路,瞄准重庆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方竹、清凉蔬菜、生态畜牧等主导产业,配套发展经济果木、优质大米、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力求把桐梓的鲜肉、鲜禽、鲜笋、鲜菜煮进重庆火锅。目前,已基本建成方竹100万亩、蔬菜10万亩、红粱20万亩、花椒20万亩基地。
    桐梓县的大娄山方竹笋发于春而茂于秋,是最有营养的秋笋,年产量达5万吨,富含17种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目前,桐梓县已成功研发竹笋速冻保鲜工艺,一年四季随时都能吃到翠嫩爽滑的鲜笋。
    桐梓县有新鲜的肉禽。目前,桐梓县年出栏100万头生猪的全产业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投产后,桐梓将成为贵州省生猪产量第一大县,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肉羊养殖、生态禽类养殖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建设。
    预计明年,全县牲畜存栏量可达到100万头,禽类存栏量可达到1000万羽。依托便捷的交通,桐梓的肉禽屠宰加工后,2小时以内即可运到重庆市民家中。
    桐梓县有绿色的蔬菜。桐梓的蔬菜都生长在海拔1100米以上,日照时间长,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绿色、生态、安全。花菜、白菜、豇豆、灰树花等蔬菜、食用菌种类繁多,规模总量年产达15万吨。
    桐梓县有地道的调料。目前,桐梓县已建成万亩花椒基地,丰产期年产量可达5万吨。依托全省坝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桐梓县的大蒜、香菜、香葱更是应有尽有,一年四季都能为重庆火锅添香增色。
    桐梓县有甘甜的水果。以官仓官梨、高桥樱桃、新站桠柑、小水蜜柚等为代表的桐梓特色水果,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甘甜清香。这些水果的种植面积目前已达17万亩。

工业围绕配套干

    龙斌说,桐梓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做的第三件事,是明确提出桐梓县的工业围绕重庆工业配套干,打造重庆市的“工业园”。目前,全县正在研究重庆、对接重庆、借力重庆,依托桐梓(重庆)工业园标准厂房等设施,推进与重庆市在汽摩配套、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储存运用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记者了解到,桐梓县已具备了自身工业围绕重庆市工业配套发展、打造重庆市“工业园”的坚实基础。
    早在2007年,渝南黔北一带7个县(市)区携手成立了渝南黔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成功举办了三届渝南黔北地区经贸洽谈会。
    2011年,桐梓(重庆)工业园在贵州、重庆两省市的高度重视下,落地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高新区。
    截至目前,桐梓(重庆)工业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落户企业5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园区就业人数达4000余人。
    龙斌说,当前,桐梓县正在全力以赴建设面向重庆的“三个基地”:
    一是产业配套基地。依托桐梓(重庆)工业园标准厂房等设施,推进与重庆市在汽摩配套、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储存运用等领域的合作。以打造“西南钛都”为契机,扩大海绵钛产能,争取参与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高端交通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分工,进入重庆“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范围,把桐梓县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
    二是建材供应基地。桐梓县有大量可开采的上等石材资源,尤其是“墨晶灰”“桐梓墨”等石材,硬度好、无毒性、平面光洁。桐梓县将主动对接长江流域石材产业逐步退出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黔石出山”战略,实现建材产业年250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把桐梓县打造成重庆的建材供应基地。
    三是能源补给基地。桐梓县煤炭资源探明储量47亿吨,占贵州的1/10。近年来,桐梓县扎实推进煤矿兼并重组扩能技改,建成投产后规模将达到1215万吨/年,每年至少可向重庆供煤200万吨,为重庆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补给。

三产围绕康养建

    龙斌说,桐梓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做的第四件事是,明确提出康养旅游业围绕重庆需求建,打造重庆人的“康养乐园”,把桐梓县打造成火炉城市重庆市的“清凉城”。
    龙斌说,每年夏季,有20万重庆市民或搭乘快铁,或高速自驾,如候鸟般涌入桐梓县,避暑、纳凉、休闲、养生、购房,其中有10万重庆市民常住桐梓县,对桐梓人来说,重庆市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记者了解到,当下,重庆市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到桐梓县“避暑养生”的潮流。
    桐梓县的乡村旅游发端于重庆市民的“避暑养生”出游,桐梓县的乡村旅游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年发展壮大。
    自2006年第一批重庆市民“候鸟”飞来桐梓栖息,桐梓县便围绕重庆游客的需求,不断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先后创建了13个A级景区,打造了官仓绿地、马鬃农旅、枕泉翠谷等11个高端旅游度假区,建成乡村民宿1917家。全县游客年接待量从5万人次增加到2190万人次。桐梓县还为重庆避暑游客量身定做旅居度假房765万平方米,已建成旅居度假房100万平方米(计1.7万套),销售1.35万套,重庆市民购买比例达95%,已入住4万余人。
    2019年,桐梓县旅游从业人员达12万人,全年接待游客21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其主要游客、收入均来自重庆市。
    桐梓县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也跻身贵州省县域第一方阵第三位,十多年来,全县乡村旅游不断从低端避暑向康养旅游破题发展,先后获评世界旅游组织乡村旅游观测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旅游城市避暑观测点等殊荣,成为全国“十佳最美揽夏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革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强县之路。
    桐梓正逐步成为重庆市民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龙斌说,当前,桐梓县正主动对接重庆市打造8大康养产业区的机遇,发展九坝、尧龙山、狮溪等10个面向重庆的康养小镇,真正把桐梓县打造成重庆人的“康养乐园”。
    一是大力发展机构康养,拟申报杉坪旅游景区为4A级旅游景区、拟申报尧龙山镇“尧龙一院”民宿酒店为“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以接受劳模、退休职工等疗(休)养团旅居养老。
    二是大力发展医旅康养。新迁建县中医院,打造20个乡镇中医馆,实现全县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通老年人及游客就医绿色通道。
    三是大力发展食疗康养。着力建设首鸟、天麻等中药材基地,结合桐梓县大娄山方竹笋、花秋土鸡、绿色蔬菜等资源,推出全笋宴、娄山黄焖鸡、土瓦罐罐鸡等中药膳食,让游客吃得开心、健康。
    四是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以开展老年教育和课外活动为载体,面向重庆市民开办老年大学,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