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射洪:四个导向精准搬迁,稳定脱贫迈步奔康

作者: 白雪 李平贵
四川省射洪市发展改革局/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李平贵

    射洪市属于四川省“四大片区”外有扶贫任务的“插花式”贫困丘陵地区。2016年以来,射洪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贫困群众为中心,主导“统规统建”,坚持政策、质量、规范、脱贫四个导向,让干部辛苦服务、让群众轻松搬迁。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9年底,射洪市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7653名搬迁对象全部喜迁新居。群众限额自筹与政府兜底补助,统规统建与统拆统垦等模式规范搬迁,档案规范管理在全省交流,结余资金使用在全省率先趟路,后续扶持案例在全省推广。

严守“四线”精准落地

    射洪市在选村试点和调研借鉴的基础上,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1+N”配套文件体系,之后又进行3次修订和30余次集中培训,以统规统建严守“四线”规范搬迁。
    为实现精准识别,“严格程序、公示公开,严守精准识别的‘界线’。”射洪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搬迁对象必须为“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此同时,“三个严禁”(严禁将危房作为搬迁条件、严禁原址或就近就地重建、严禁重复享受政策)也列出了负面清单。
    上述负责人坦言,在调研中发现,群众“一次到位”建大房心理普遍,自建能力弱且难以管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射洪市做实前期,统规统建,严守住房面积的“标线”。
    射洪市发展改革局在调研中发现的另一问题是,群众举债建房心理普遍。对此,射洪市设立了限额自筹、政府兜底,迁不举债的“底线”。据了解,“限额自筹、政府兜底”的建房资金补助模式为,集中安置人均0.1万元、分散安置人均0.3万元,户均不超1万元,其余建房资金根据财评控制价和竣工决算审定价进行兜底保障。
    为确保项目实施专款专用,射洪市严守项目资金的“红线”。该负责人解释说:“平台公司专户承接和拨付使用融资资金,归口管理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群众自筹建房资金,按项目按进度报账拨付。”
    值得一提的是,市、镇、村、户四级联动,对档案资料随办随归、年终统归,射洪市创新建立的“三四五”档案管理模式在全省交流推广。据了解,“三四五”即“三位一体”建清单、“四级联动”顺逻辑、“五法辅导”促规范。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联动“四级”精心归档,确保搬迁过程中工作不断档,历史沿革不断点。

把好“四关”精细管控

    搬迁项目质量安全直接决定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成败和实施效果。据介绍,射洪市坚持质量标准“四好”,确保搬迁安置住房既“保障基本、安全适用”又“质量好、配套好”。
    “射洪市坚持为建好工程,把好质量安全关。”上述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补短板方面,开展农房建设专业知识培训2000余人次,并辅以全方位宣传和氛围营造。与此同时,严把建设程序关、中介服务关、质量安全巡查关,建好舒适安全的房子,让从大山里搬出来的村民们在安置点安心住下。
    为了使安置点村民的生活更加便利无忧,射洪市坚持配好设施,把好搬迁入住关。据介绍,目前设施配套四类归口、同步达标,搬迁贫困群众实现户户通电、通光纤、通入户路、有安全饮用水,集中安置点全部集中供水。
    与此同时,为严格控制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射洪市坚持用好资金,把好使用绩效关。该负责人解释说:“坚持项目化实施,经过专家评审后,分年度、分批次审批实施方案90余个,附表项目逐一核定概算价。坚持‘事前财评、事后审计’的成本控制模式,370余个项目纳入政府投资审计计划,平均审减率约8%。”
    值得一提的是,为坚决杜绝“两头占地”,消除搬迁群众对原居住地旧房和土地的思想依赖,射洪市坚持用好政策,把好拆旧复垦关。据介绍,射洪市采用“统拆统垦”模式项目化运作,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统一包装、统一申报,一次招标、分年实施,统一作业、统一验收”。目前,除开连体房等可不拆旧房,其余所有搬迁户旧房已全部拆旧复垦(绿),产生节余指标755亩。

突出“四有”精确施策

    让贫困群众从“一方水土养育不起一方人”的环境中搬出来,逐步实现安居梦,这是第一步。安居才能乐业,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下一步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上述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射洪市全程谋划,围绕“四有”精确施策。
    形成“四有”安置模式。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进行“小、组、微、生”搬迁安置。该负责人具体解释说,有小规模聚集,建成6户以上规模集中点103个,“插花式”建设小集中60余个。有组团式布局,统一规划后续产业,如沱牌镇组团6个点的晚熟柑橘产业。有微田园指向,集中点房前屋后都留有后续扩建空间或微田园。有生态化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建到位,绿化树木统一种植与管护。
    建立“四有”扶持体系。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台结余资金使用方案,编制后续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储备项目库并实施。形成市级有配套政策措施、镇级有后续扶持方案、村(点)有主导产业规划、户和人有具体帮扶措施的四级后续扶持体系。
    突出“四有”后续重点。有产业,布局“三带十二园”现代农业带动集中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有就业,农民工服务“一张网”扶持1564户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有保障,“三保”有效衔接,兜底保障2000余人。有服务,扶志扶智各点成立机构自我服务,村级下沉公共服务。
    发展“四有”带贫模式。该负责人介绍,有经营实体盘地带动,580余个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流转土地23万亩,带动搬迁群众流转土地约0.2万亩。有就业扶持用人带动,2700余人就近就地从事特色农林业,近2000人常年外出务工。有专合组织农机带动,登记注册农机专合社33家,拥有各类农机2500余台套,带动搬迁贫困户800余户。有帮扶主体帮扶带动,电商服务依托农商行网点基本覆盖贫困村,工商资本下乡建成就业扶贫示范村9个、示范基地9个、示范车间10个和48个1493千瓦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一户一策”短平快“五小产业”在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扶持下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