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因此,张天任建议,一是将储能产业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二是推动储能应用和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三是统筹推进各类电力市场建设,引导开展市场化运营。
在全国政协委员、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看来,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用能开始带头践行碳中和目标,对于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绿色供应链管理标准相关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将加速推动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此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开始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未来国际市场中我国风电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关键期、推进碳中和起步期,应提升绿色发展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强化目标导向,以高标的刚性约束来起好步,引领和统筹其他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强化问题导向,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要高强度并行调整,高耗能行业要高标准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期间要完成碳达峰任务的60%,争取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为碳中和打好基础。为此,农工党中央建议:一是以能源结构转型为重点,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以科技为重要支撑,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转型;强化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绿色金融是重要的配套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绿色金融是重要的配套支撑。
在加快构建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过程中,金融机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表示,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在绿色项目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方面的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保、节水节能、再生能源等绿色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建议,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制定《绿色金融法》;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规范;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强化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罚则,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则建议,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绿色债券发行量,积极支持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绿色债券认购占比;探索推进绿色证券化产品、绿色资管产品等发展,支持证券基金及相关投资行业开发绿色投资产品,更好地履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责任;发展气候变化相关绿色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产品定价促进气候风险内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