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建成津石天津西段、京秦、唐廊一期等高速公路和一批省际接口路,京津、京沪、京滨、津兴四条高铁通道联通京津双城格局正在形成。落实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天津港“一港六区”实现统一运营管理,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准箱、年均增长5.4%,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十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2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651个,消费扶贫超过33亿元,助力5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1041个困难村结对帮扶任务全面完成。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津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增加绿色空间和生态产品供给,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升级保护四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力守护好“华北之肾”;规划建设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初步呈现水丰、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效果;提升海岸线生态功能,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蓝色海湾,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明显改善。强化大气污染“五控”治理,推动产业、布局、能源、运输四大结构调整,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有效破解“钢铁围城”“园区围城”,3家钢铁企业有序退出,撤销取缔工业园区132个,完成“散煤”取暖清洁化治理120万户,全面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到每立方米48微克。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提标改造110座污水处理厂,建成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整治修复一批污染地块,优良水质断面占比由15%提高到55%,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由65%降为零。
深入践行开放发展。牢牢把握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天津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第一定位,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成在非洲设立10家“鲁班工坊”任务,“鲁班工坊”累计达到17家,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达到3个,经开区获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处于全国前列。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向人员、资本、技术、服务等全要素便利化拓展,实施100条创新举措,自由贸易账户政策落地实施,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成功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亚布力论坛夏季峰会、世界智能大会、全国糖酒会,国际友城增至92对。倾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台实施“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等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实现“32证合一”,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平均用时压缩到63.5天,除特殊事项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居全国前十位。
深入践行共享发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天津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020年达到43854元,居全国第4位。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9%,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围绕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建设老人家食堂1591个,日间照料中心(站)达到1157个、养老机构达到367家、养老床位达到7.6万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新增学位16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2.3%。围绕提“速度”、增“温度”,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及配套设施设备建设,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围绕提高群众居住、出行品质,完成14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862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三年提升任务,完成2.1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232公里,国家批复的中心城区线路全部开工建设。围绕织密筑牢社会保障网,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标准持续提高,“救急难”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用有力举措和实际成效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中央党校发布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0)》中,天津共享发展指数得分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全民共享指数得分排名第一。“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发展阶段,天津将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填格赋能,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天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三是建设制造强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加快培育内需体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五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新发展活力。六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七是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八是构建双城发展格局,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风貌。九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十是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天津。十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十二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十三是建设法治天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持续努力,到2035年,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当前,天津市上下正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紧谋划推动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