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奖励800万元!桐庐数字化赋能“未来工厂”

作者: 金黄璐敏 何妤 富庆熙
金黄璐敏  何妤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富庆熙

    日前,在2021年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浙江桐庐县正式发布《桐庐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未来工厂”的实施意见》,以数字化“十条新政”全面启动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改造。
    新政策包括推进数字化改造诊断、数字化人才培育、企业设备升级、5G工业应用等十个方面的内容,与以往制造业政策相比,新政在补助内容、支持力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创新与突破,以基本解决企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怎么改、改哪里的问题。
    桐庐县经信局副局长杨宇峰介绍,“十条新政”首次将数字化改造诊断、5G工业应用作为专项政策;在力度上,将工业机器人购置补助比例提升至25%,其中,对厂内自动化物流设备补助30%;对工厂物联网项目外购软件技术补助达50%,补助比例为历史最高、全市最高。政策还对浙江省“未来工厂”的奖励金额提高至800万元,为历年最大。
    “十条新政”的发布,让正处于数字化改造风口的廷镁创智(浙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玉兴直呼“精准”。该企业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第二次数字化改造,采用了全新的自动化设备,对生产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集成更广、效率更高。目前企业已申报杭州市数字化工厂项目。“我们的目标就是‘未来工厂’。接下来,我们将加入更多智能设备,比如AGV小车、智能仓储配套及5G应用等。这些内容,新政都考虑到了,它囊括了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所以这个政策对我们来说非常精准,且力度很大。”方玉兴说。
    数字化改造、合作全面铺开,助力桐庐县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桐庐全面拥抱数字化、打造“未来工厂”蓄能。会上,桐庐县经信局与浙江省企业信息化促进会签订桐庐“新智造”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区管委会与TCL集团·格创东智签订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桐庐制笔协会与知晓物联签订制笔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协议;横村时尚针织产业联盟与织慧科技签订推进针织产业协同制造云平台合作协议。
    目前,桐庐县已有100多家企业明确要在今年完成数字化改造。其中,有20多家企业计划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改造。同样,制笔、针织等特色明显的传统制造业也正加快数字化改造的进度。
    分水镇有制笔企业551家、制笔配套企业276家,但这类传统产业体量小、利润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低。数字化改造合作方——杭州知晓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晓明表示,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难度更大,如何解决意识和路径问题,需要针对行业和产业集聚模块化,采用工业互联网商业模式,降低企业一次性投入门槛,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量和质量。
    今年,知晓物联将完成60~70家制笔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们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模式进行整体赋能,使工业互联网技术和产业实际经营结合,实现订单、设计、制造共享。”陈晓明说,由原来中后端消费、物流延伸到前端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的共享,提高客户在整个消费过程中的体验感,打通制造端和消费端的数据,这也是目前提倡的智能制造、“未来工厂”的个性化定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