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

作者: 李天蔚 鲍筱兰
位于上海松江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蔡斌/摄
李天蔚  本报记者 | 鲍筱兰

    上海市松江区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地,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在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政策中,松江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用好创新资源,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2023年松江区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围绕松江如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集思广益、展开热议。

优化产城融合发展
健全创新主体机制

    “秉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增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抗波动性和成长性,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陈钺代表表示,要把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机遇,突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布局未来发展新赛道。松江区九亭镇作为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的重要阵地,持续深化“四区联动、四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G60星链计划”,九亭镇推动低轨道、高通量卫星网络产业发展,建设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开展产业链招商,打造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聚焦头部企业、总部经济,深化企业服务,不断加强资源聚集和先期培育,强化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产业链向创新策源端延伸。
    2022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进一步取得标志性成果,显示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聚焦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何琳委员提出,进一步建立健全促进创新主体的体制机制,牢固树立“企业出题”这个核心,从科技产出的源头抓起,解决研究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她认为,要着力把牢“政府立题”这个关键,诊断“卡脖子”难题,研判关键技术发展方向,形成重点产业战略技术路线;统筹科技资金,聚焦重大项目,采取设立“引导基金”、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等方式,带动银行和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活动。

集聚科创平台要素
激发创新驱动潜能

    科技创新是实现松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强化培育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根本性动力。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创新策源地,松江区是长三角G60科技创新的服务者和推动者。由杨委员提出,要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重要载体,聚焦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契机,打造以12个功能板块为核心内涵的长三角G60科创服务体系;力争将长三角G60科创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松江对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软实力,并成为支撑9城联动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为上海、长三角和全国科技创新园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输出的服务产品、模式、路径和经验。
    科创企业是推动松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的强大动力。来自科创企业的王少白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才和科技的聚焦和剖析,引人共鸣。人才在于“引、聚、留”,目前,G60人才积分逐年完善,对人才集聚起到极大的作用。松江具备营商环境、公共资源,包括交通、房价等优势,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企业的引入和集聚,形成了优良的上下游发展环境。“报告中重点提出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优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以及首次提出探索‘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模式,对企业的科技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王少白说。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政策导向效果明显,研发企业良性成长沃土正在形成,科技研发成果突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将持续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胡海峰委员提出,应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引领,鼓励核心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研发接口、分享市场需求,培育“核心企业+中小微企业”研发产业链;鼓励生产资源富集型企业建立生产标准,为中小微企业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切实降低成果转化门槛,以此培育共享生产平台;同时,发挥科创中介集成性服务功能优势,深化“政、产、学、研、创、孵、投”大平台、大联盟、大集成,探索长三角科研成果转化共享机制,匹配最优质的区位要素,释放最大化的企业科创活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
    “作为一名扎根松江的创业者,我感受到了松江区政府对企业的支持,退税、缓缴税、免税、免租等一系列财政金融的扶持,对接资本市场、银行金融机构等一系列渠道的畅通,帮助我们企业渡过了2022年的难关。”唐小波代表说,“我们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利润大幅度提升,现金流转正。”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唐小波代表关注到了松江区政府振兴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他表示,接下来会依托松江优渥的创业创新环境,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在市场中争取更多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