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 田新元
9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生态环境部负责人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黄润秋表示,“十四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具体可以用“五个新”来概括:
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因地制宜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聚焦重点区域开展攻坚行动,2024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全面开展排污口的“查、测、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万余个、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也超过90%。
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2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和9.5亿吨的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或者重点工程超低排放改造。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启动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实现了新进展。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查处4545个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都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以来组织开展了8批次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群众举报14.4万多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77个,移交责任追究问题线索209个。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要素最齐全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有效运行国家生态安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
全球环境治理彰显新担当。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推动达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启动并运行“昆明基金”,有效提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
“经过不懈努力,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润秋说,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全线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建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介绍,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十四五”以来,全国已建成“两级、三类、一清单”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基本实现了“全地域覆盖,差异化准入,多要素集成,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各地均已发布省、市两级管控方案,划定“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种类型4万多个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准入清单,明确单元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各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都是优先保护单元,禁止一切可能污染水源的开发建设活动。
同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已经形成生态环境管理的“一张底图”,方便政府管理、企业投资和公众监督。
郭芳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张图”,让它更加精准、更加集成、更加实用。今年,还将开展分区管控方案五年定期调整,加强流域、区域统筹。实现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的充分衔接,并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赋能基层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有力支撑。
“十五五”将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黄润秋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大家从各地旅游宣传标语就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比如河北打出的是“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黑龙江打出的是“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贵州打出的是“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各地还有很多。
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今年1月,国办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深化改革的思路分级分类建设先行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率先发力,完成了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的编制。
“接下来,我们还将选取5个左右的省份、50个左右的城市、100个左右的县,开展先行区探索。”黄润秋说,到2027年取得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带动形成提质扩面、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将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示范标杆。
另外,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力提速。坚持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将全国2573个河湖水体列入国家清单,目前已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黄润秋表示,展望“十五五”,我们将锚定目标、接续努力,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一是地域范围“全覆盖”。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二是环境要素“全打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三是发展方式“全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和发展。
四是治理能力“全提升”。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