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4-08-26
2014-08-26 第A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课题遴选评审会

借助“外脑”开门研究改革

作者: 季晓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92
记者视线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季晓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打开了时间机遇窗口,我们虽然抓住了一些机会,但是由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未来中国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所扮演的角色应是重要的利益攸关者、国际协调重要参与者、区域协调的主导者。”8月22日,中央党校宏观经济教研室主任陈启清在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会议室向与会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思路。
“我们将从主体、流程、形式三方面来研究这个机制,并通过邀请前线谈判研究者一起参与课题、对多家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部委和企业做拜访、调研的方式收集研究材料。这个主题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很多内容散见在一些国家政要的回忆录里。而且我们研究团队对政策研究的角度很多元。”陈启清表示。
    8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课题遴选评审会,请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重庆文理学院3家单位的专家,就拟承担的重大改革课题“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问题研究”介绍了研究设想和改革思路。“同台竞技”的评审会“我们试图坚持政策研究而不是理论研究,机制设计而不是简单的政策研究,注重调研而不是闭门造车的研究方式。”陈启清向参会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现在已有的协调机制包括联合国系统的WTO、世界银行、IMF等,区域一体化的欧元区、TPP、TTIP等,还有宽泛的区域性组织如APEC,以及其他双边框架。”接着陈启清发言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他展示了不同的研究思路。
    曾经有过不少重大规划编写经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团队认为,我国与现有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之间不存在根本冲突,我国所要做的不是颠覆现有机制,而是基于新的矛盾和问题进行深层次改革,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谋求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张岸元表示,未来这个机制改革的方向是重新分配权利、涵盖更多领域、兼容区域和双边体系。
    “我国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究竟能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未来的新机制究竟新在何处?现在的机制成果虚的多,怎样做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位评委一连抛出了3个问题。另一位评委则提问:“你们认为创新点在哪里?研究难点在哪里?考虑如何解决?”(下接A2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