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5-08-19
2015-08-19 第B01版:发展 大 | 中 | 小 

“海归”创业:除了互联网还应做什么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213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洽棠

   "海归"最大的优势是思想开阔,"海归"见的事情,见的世面相对更多。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有何优势?怎样做才能尽快融入中国社会?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十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8月16日举行。
    相关专家表示,“海归”创业与过去形势大不相同,应该充分发挥创业培训教育等比较优势,同时更加本土化,这样才能紧跟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海归”创业更趋多元化

    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长汪潮涌是一名“老海归”,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海归”创业要依托中国改革开放、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创新创业的宏观环境。16年前中国兴起第一批“海归”回国创业大潮,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但在金融服务方面遇到很大困难,于是他创立信中利资本帮助“海归”解决创业资金问题。
    谈到“海归”创业的现状,汪潮涌表示,“海归”创业的最新趋势和16年前相比有很大不同。
    首先,从前的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模式的本土化移植,这促生了中国互联网创业第一批浪潮,其成就在于使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市场,占据了全球互联网最有价值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而今天的“海归”创业在各个行业都有非常好的团队和模式,创业者越来越资深,带来了更多的资源、产品和市场。
    其次,“海归”创业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不仅限于硅谷,而是遍布北欧,德国、法国、英国乃至韩国,他们带来环保、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时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4.0等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经验。
    汪涌潮将未来投资者偏爱的领域归纳为“三高”和“三新”。“三高”,即高科技、高端制作、高品质的服务和消费。“三新”,即无人机、生命企业和环保。

    创业培训可以发挥“海归”的比较优势

    从海外归来的留学生们,具有怎样的比较优势,又如何发挥这种比较优势呢?
“海归”最大的优势是思想开阔,比任何一个单个经济体的人,见的事情、见的世面相对更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有一些思想在一个经济体里面,到另外一个体系就不一定适用,所以需要知道在这儿不能做,但是在别的地方是可以做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做。中国人到海外去实际上是得到关键的交流和碰撞。在国外的时候会发现前面的一些想法,觉得对的事一下子被颠倒和改变,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实际上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需要思维方式进行不断碰撞。
    从万科副总裁,到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路,他表示,现在围绕创业有关的教育培训在美国发展非常好,这也是创业。这些教育者需要对社会规律、现代科技、未来互联网+等具有前瞻性。作为在海外成长发展的“海归”,他们掌握的技能领先国内,可以投身创业培训教育。他表示,优客工场在准备自己的商学院,专注于对创业团队进行培训,下半年也将推出中国“海归”创业驿站的项目。
    国内创业方兴未艾,不过问题依然很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创业恐惧,毛大庆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今天中国从宣传、舆论上过度把创业时髦化、热门化甚至妖魔化,这都是对创业极大的损害。应该让创业平和一点,对创业者包容一点。二是创业者自身的问题。创业者把自己时髦话、英雄化。毛大庆表示,全世界创业的成功率是5%,你很有可能是95%。把创业当作生活方式,当作人生追求,创业才会更有希望。

“海归”创业也要本土化

    “海归”创业有自身优势,不过不够本土化、接地气也是经常被诟病的问题,那么“海归”创业如何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呢?
“海归”不应对体制内人才竞争力产生较差的误解,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深圳前海达闼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晓庆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央企业人才辈出,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将央企、国企的研究机构视为求职首选,他们在各自行业里的工作非常有效,也非常有执行力。
    黄晓庆表示,国际化是“海归”创业的重要优势,他们不仅能学习国外经验,还能引进海外人才。由于深入各国人才的故乡,在国外“挖人”更加方便。此外,黄晓庆提醒“海归”创业者,创业一定要统和本土人才的力量。在今天的中国,本土人才往往比“海归”更有能力,比如在市场和公关方面,他们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因此黄晓庆建议,创业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应关注“海归”和本土人才的配比,最好各占一半。
    对于“海归”回国发展的注意事项,黄晓庆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海归”回国创业和工作一定要和政府保持深度的、强链接的友好沟通。黄晓庆认为,国内工作也许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流程,甚至在立项、资源以及利益分配上不能尽如人意,但创业者绝对不要放弃努力。以中国移动为例,它既有中央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政府支持,也和产业发展保持紧密联系,这种大型企业的研究机构对很多“海归”创业创新人才来说也是比较好的合作伙伴。
    为推动“海归”创业创新,汪潮涌建议,政府应打破“海归”人才创业和工作的制度壁垒与障碍。政府可以对“海归”人才分类界定,对拥有海外国籍的人才、在国外拥有长期居留权的人才以及有“海归”关系的人才,分别制定相应的政策,让更多的“海归”低门槛进入公共领域和政府工作。特别是科研经费体制、报销体制对“海归”进入大学科研机构、国家型机构工作造成困扰,这些方面亟待改革。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