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3-31
2017-03-31 第B06版:市场 大 | 中 | 小 

环保PPP:前期转变模式 后期信息公开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7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近千字论述环保举措已经足以证明,“蓝天保卫战”不是说说而已。政府的强势扶持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环保+PPP”模式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的前景,甚至预测2020年前后环保产业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占GDP比重也会超过10%。大量环保类PPP项目的落地,既能有效补齐环保产业短板,对拉动经济增长也十分有益。专家认为,前期的模式转变和后期的信息公开将会推动PPP的良性发展。
    
环保公司参与PPP具有先天优势

    “这几年无疑是PPP发展的黄金期。”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因为我国大量地推广环境类的PPP项目,所以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性环保公司,比如碧水源、桑德环保、北控水务等。目前任何行业都没有形成这么多民营企业来做PPP的规模。
    虽然有了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参与,但是整体来看,在参与PPP的社会资本中,仍是国企、央企占了“大壁江山”。那么造成这种境地的原因是什么?有专家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仍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如项目信息不透明、明招标暗许配,设置高额项目诚信金或保证金,不与民营企业对接等。
    “资金困境难破解也是重要原因。”金永祥认为,不少民营企业反映,PPP项目资金门槛高,启动项目时还需大量拆借银行资金,导致融资成本高企。此外,金融机构对民企的态度谨慎,使得民企融资难上加难。
    金永祥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承包商,可以给大型公司供货,做辅助。一些小企业还没有能力做PPP,但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和其他公司形成一个联合体来投标,以专业能力强的大型公司为主,参与配合逐渐进入到PPP领域中。”
    目前PPP不仅民营资本参与少,而且项目落地率也不高。截至去年9月末,前两批示范项目落地率为58.18%。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PPP分为经营性项目、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类项目和工程建设型项目,但是有些是不适合做PPP的。由于目前我们采取打包制,所以造成目前PPP项目非常多,但是落地率比较低。”

前期后期都不能疏忽

    对于未来PPP的发展,金永祥建议,“不能乱。尤其要重视前期工作,转变以前的工作模式。”目前来讲,各部门对于PPP前期工作重视不够,流于形式比较多。前期工作没有处理好,在后期的履约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违约,这对PPP来讲是重大的打击。
    说完前期工作,后期也疏忽不得。傅涛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信息公开也是未来环保类PPP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信息公开,让所有的项目在阳光下运作。”
    在傅涛看来,不应该有所谓的商业机密,所有以交易结构等所谓商业机密为由进行的信息公开的阻挠,都要提出质疑。
    信息公开将会推动PPP的良性发展。第一,公开合同甲方、乙方和公众都会看到,为认真地分析总结经验提供了信息渠道,也会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第二,公开合同可以简化信息不对称,让政府、投资人和公众都能看到交易规则。第三,合同公开是低价竞争监管的最省力的方法,用市场的力量尽量减少行政手段。政府可从重点公开低价竞争的所有相关合同等信息入手,每次调整公众参与发表意见都必须公开。第四,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推进服务标准的形成,为政府识别选择投标公司作参考。用公开透明、多方监督的方式促使经验的积累、教训的吸取,倒逼良性竞争的回归。
    在相关企业看来,未来PPP的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研究环保类PPP项目的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融资渠道,来助推PPP的发展。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