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5-26
2017-05-26 第B05版:生态文明周刊 大 | 中 | 小 

三大维度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作者: 龚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081
     资料图片
龚清

    丝绸古道车马行,绵锦驼队铃声清。从构想走入现实,从一地之隅走向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地缘政治注入新的活力,更给沿线其他国家带来更充盈的发展机会。这是一条繁荣开放之路,一条文明创新之路,同时也必将是一条绿色可持续之路。
    正如在日前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提出的——“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显然,生态环保理念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时代主题,在沿线相关国家间传承、落实,让各国民众既能够体会发展的好处又能享有绿水青山。而从上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种种实践思路便可以想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具有可行性的能帮助实现全球绿色化发展的中国方案。
    实际上,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呼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与沿线国家的需求高度契合。201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倡议及项目实施提供安全保障环境。联合国希望“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中国环保部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了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而随着沿线国家陆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环境考量也逐渐成为相关国家的关注重心。例如2016年12月,巴基斯坦气候变化部召开“中巴经济走廊环境主流化”研讨会,与会代表提出需重视清洁煤电、项目环评等议题,有代表提出中巴经济走廊应建成“生态走廊”。
    另一方面,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一直以来就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同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也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就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环保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绿色化进程。
    那么,究竟如何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合作与转型,是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也同样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败的关键,需要中国与国际社会付出共同的努力和行动。而“一带一路”倡议可作为凝聚这些努力和行动的纽带,带动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绿色丝绸之路,为实现全球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长远目标做出贡献。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关切环境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利用与转型等三个维度:
    ——加强环境生态保护维度,一要探索生态环保类项目先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环境风险较大的区域,可通过资助技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形式,在当地探索开展环境社会类小型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奠定基础;二要倡导重点行业主动遵循高水平的国际通行环境社会标准和管理程序,实现“绿色走出去”。例如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要注重宣传项目的环境社会效益,管控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能源项目可运用中国运行可靠且性价比高的环保技术等。
    ——应对气候变化维度,一是应着重提高沿线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灾害的风险能力。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要能够适应气候变化,同时要加强沿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和相关制度模式的经验交流等;二是“一带一路”所涉城市建设,应广泛借鉴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经验,将智慧城市与低碳城市相结合。例如,可以鼓励我国低碳智慧城市与沿线各国建立姐妹城市,推动城市、社区和乡村的低碳发展。
    ——能源利用与转型维度,一要主动实施各项清洁能源项目,水电、火电和新能源等电力项目能为所在国提供能源,减少当地对煤炭、燃油、木材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缓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二要加强能源产能合作,与各国开展能源装备和工程建设合作,共同提高能源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实现互惠互利,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能源利益共同体。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发展,必须要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统筹,用绿色制度和标准来保障其建设,用体制与管理手段将绿色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实施的各个方面,遵循与加强绿色投资、绿色贸易规则,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国际多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建立全新的绿色治理新模式。我们要努力将“绿色”真正转化为各国共同的福祉,而非少数国家的私利;要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最亮眼的保护伞,而非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隐形桎梏;让“绿色”深深嵌入这条跨越千年的丝绸之路,走出一个全新美好、前程似锦的未来。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