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16
2017-08-16 第B02版:公司 大 | 中 | 小 

新能源汽车鼓励外商投资:更多竞争促更好发展

作者: 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35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新能源汽车引入外资的说法由来已久。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目录》),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指导目录》对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建立汽车合资公司有了新规定: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在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严鹏程就表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自1995年首次颁布以来的第七次修订。“该版《指导目录》与2015年版《指导目录》相比,限制性措施从93条减至63条,减少约1/3。”
    新政的出台规范和促进了外资在华的合法投资模式,另一方面对新能源车市场也是个利好。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指导目录》的意义不仅在于放开外资更在于引入技术。“比如,取消了对动力电池的股比限制,还增加了有关燃料电池方面的外商鼓励投资政策。”

新政鼓励新能源汽车合资

    此次《指导目录》修订的亮点之一,就是在外商投资准入方面的说明。《指导目录》中指出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包括: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制造环节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类、商用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如与中方合资联合兼并国内其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建立生产纯电动汽车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可不受两家的限制。
    外资在华组建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不受两家限制,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将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纯电动汽车合资生产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指导目录》打破了一家外商投资的上限,实力强的外商可以在国内合作更多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实际上,业内较为关注的今年6月份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合资共同生产与销售新能源车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指导目录》一方面对燃油车的限制依然紧握不放,另一方面对于投资新能源的外商却适当的“宽松”。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出中国希望在短时间内依靠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来大力推进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加速新能源市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作为汽车业的巨头,大众集团虽然在华已经有了上汽和一汽这两大合资企业,但是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作为传统车企的巨头之一,在新能源市场的产品寥寥无几。“此次大众集团瞄准江淮汽车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说:“这些合资企业显然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新鲜血液。”
    除此之外,《指导目录》也放开了汽车电子装置制造和研发方面的限制,也允许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将获得独资公司设立的生产许可。具体表现为,允许外商以独资的形式制造和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和电池。在袁钢明眼中,这个条款是最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有利于龙头企业以合资模式引进或升级国外先进技术,有利于全面开拓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

本土品牌要直面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在传统汽车制造时代,中国汽车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经验,而外资企业缺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正好让两者的需求产生了交换的条件。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企业并不缺资金,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在全球居于前列。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合资项目走进了现实:继江淮大众合资后,7月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北汽与戴姆勒签署新框架协议,将深化双方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
    新能源汽车领域对外合资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令不少业内学者也担心,更多合资企业的进入会否阻碍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车企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在新能源汽车合资过程中,自主品牌都将具有更强大的话语权。”面对可能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合资潮,近期,就外资问题,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的代表、江淮集团副总经济师、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华表示,未来,与大众新设立的合资企业及江淮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都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不必过分担忧合资“搅局”。
    不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更多是由政策补贴促成而非市场自发形成。外资的全面介入,有望催生这个领域的新动能。值得注意的是,《指导目录》还提出,鼓励外商参与机动车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的建设与经营。钟师认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国营、民营资本为主导的现状,也可能被打破。
    业内人士说,从乐观的角度看,放开外资限制对进一步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促进竞争,加快技术更新迭代,满足消费需求有益。从审慎的角度看,一旦汽车全产业链外资大量涌入,无论是在整车消费市场,还是在零部件供应端,抑或配套基础设施方面,势必给自主品牌带来压力与挑战。
    例如,《指导目录》对外资的放开可能造成对于国内生产电池动力相关的企业以及自主新能源企业造成一些冲击。“但相比于闭门造车的效率,显然此举确实可以做到加速国内新能源市场成长的效果”,袁钢明坦言,旨在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企业也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在招商引资以及技术提升方面做出一定的突破。
    钟师认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基础依旧不牢,政策依赖症、关键技术偏科、协同发展欠缺、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能否顶住外来压力,企业自身发力至关重要。”他说,企业应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决心与视野,规划自身技术及产品发展,及早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中国汽车工业还想做强,还想超越外资品牌,那么还需要中国汽车企业有更高的目标,还需要有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开放的市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