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0-27
2017-10-27 第B02B03版:资讯 大 | 中 | 小 

科技创新的光芒在毕都高速公路闪烁

——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实施“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纪实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9887
     锚杆锚索施工质量无损检测
    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
    弹性转子护栏
    路面抗滑设计
    路面抗凝冰实施效果对比
    公路雾天行车智能诱导系统
    2017年3月28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权威知名专家长安大学教授王秉钢一行7人,深入到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开展实地调研,并在贵阳参加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预验收会。在这次预验收会上,以王秉刚为组长、以湖北省公路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白山云为副组长的7人专家组最终得出结论:历时4年的“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紧扣“安全保障、低碳环保”主题,完成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了示范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攻克了“都格北盘江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4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难题,推广应用了“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新型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应用技术”等15项“四新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学术、专利、推广成果。
    专家组做出的“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预验收结论,标志着由交通运输部部署,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在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组织实施的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在理论、学术、专利、推广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杭瑞高速公路贵州境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也因此闪烁出科技创新的光芒。
    
毕都高速公路建设面临多重困境

展开中国的地图,有一条横贯东西的高速公路。
    一头是东部沿海地区繁华的大都市——杭州,一头是西南边陲优秀的旅游城市——瑞丽。
    这两座东西相望几千里的城市原本并没有直接的牵连。在2004年审核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中,横贯东西7个省市的第十二横,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将东西这两座美丽的城市连结在了一起。
    杭瑞高速公路全长3404公里,横跨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7个省份。杭瑞高速公路自开工建设以来,到2012年止,途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的路段,绝大部分已经建成通车。贵州、云南两省境内的路段成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地处贵州乌蒙高原山区,贵州、云南两省接壤的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更是成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在贵州,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还是《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678网)的重要路段。
    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贵州省高速公路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2012年6月,杭瑞高速公路贵州省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宣布开工建设。毕节至都格高速公路全长140.177公里,总投资146.74亿元(含北盘江大桥云南岸),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
    毕都高速公路全线有桥梁115座,全线桥梁共长25公里,隧道26座,隧道(双洞)共长38.5公里,桥隧比例高达45.32%,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毕都高速公路全线穿越贵州西北部的乌蒙高原山区。
    巍巍乌蒙高原,绵延上千里。
    这里气候极端恶劣,经常出现凝冻、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尤其是每年冬季的凝冰现象,不仅给工程建设带来很高的技术要求,也给毕都高速公路今后的运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地质、地貌极其复杂,受地形条件限制,毕都高速公路产生了众多的桥梁和众多的隧道。特别是总溪河特大桥、抵母河特大桥、北盘江特大桥等三座大桥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主跨720米的北盘江钢桁梁斜拉桥,为世界同类桥梁之最,建设难度超乎平常想象。受地形条件限制,毕都高速公路在设计中还出现了多处连续长大纵坡路段,梅花箐至总溪河、法窝枢纽互通至北盘江等长大纵坡路段总计长达约17.89公里。毕都高速公路长大纵坡隐藏的运营安全隐患不仅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而且对于公路出行司乘人员来说也存在着危及生命财产的危险。
    这里没有大江大河,江河所形成的天然砂极其匮乏。毕都高速公路全线巨大的用砂量,必须采用机制砂才能满足施工需要,亟须引入机制砂和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这里穿越素有“江南煤海”和“织纳煤田”之称的煤系地层,施工中瓦斯灾害风险高,瓦斯灾害防治任务突出。梅花箐、岳家湾、青山、谢立大山、水箐沟、鱼塘梁子等特长隧道均穿越煤系地层或在采煤区与煤田附近延伸,为高瓦斯隧道,瓦斯防治技术成为需要突破解决的难题。

“科技示范工程”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推进

    毕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今后运营所面临的这些困难,引起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高度重视。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决定在工程建设中,用当前交通行业领先的技术来引领建设,同时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
    2013年上半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向交通运输部上报《关于申请将“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列为部科技示范工程的请示》。
    毕都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今后运营所面临的困境,同样引起了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请示被迅速摆上交通运输部的议事日程。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专家评审后,2013年10月9日,交通运输部做出批复,同意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实施“贵州省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并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管理。
    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批复,贵州省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共实施两大板块的三大类项目。一大板块是示范推广项目,另一大板块是科技攻关项目。其中,安全保障类项目、低碳环保类项目列为示范推广项目。
    安全保障类项目包括公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等12项交通行业领先技术。
    低碳环保类项目包括山区高速公路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技术等3项交通行业领先技术。
    科技攻关类项目则包括都格北盘江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4个研究课题。
    贵州省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总计投入示范、推广、实施和科研经费4874万元。
    贵州省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示范推广类技术来源于当前交通领域已经完成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研成果技术含量高,成熟度高。这些科研成果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且,这些科研成果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区的多条高速公路项目中得到应用,具有突出的推广示范意义,可以解决一系列复杂地质、地形、气候环境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技术难题。
    交通运输部在批复中明确“科技示范工程”由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和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实施。在技术示范方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负责4项领先技术的推广实施,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7项领先技术的推广实施,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4项领先技术的推广实施。在科技攻关项目方面,则由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实施。
    为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确保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的高效、顺利实施,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迅速成立了“贵州省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领导小组”。贵州省政府副秘书长罗强(时任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在人、财、物上全方位统筹、协调和支持。
    毕都高速公路项目业主单位,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了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小组、专家咨询组,设立了专职的科技示范工程管理办公室。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高速公路集团公司还积极想方设法筹集解决“科技示范工程”的配套资金。
    为增强科研技术力量,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技术实力强大的毕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办公室。毕都高速公路项目办共配备18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项目办主任周平、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纪为祥等四名工程技术人员具有研究员职称,其余的都是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中又有两个是博士学历。项目办主任周平则兼具博士学历和研究员职称。毕都项目办因此成为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十余个在建高速公路的项目办中,学历最高、职称最高、党员最多的一个项目办。
    随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组织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及相关参与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局有限公司、中交二公局集团公司、中铁四局集团公司、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施工、生产企业的100余名高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奔赴毕都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开展示范技术的推广、实施和开展课题攻关研究。

新技术应用赋予高速公路以灵性

    在毕都高速公路设计阶段,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将交通领域当前安全设计技术的最新成果“公路交通安全设计技术”,体现于设计文件中,以达到效率与安全的最佳平衡。科研人员结合贵州凝冻、团雾等特殊气候条件,从平曲线,最小半径,最大纵坡及坡长,横断面各部分宽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设计指标,依据长大下坡路段与实际车辆运行状况,提出了长大下坡路段成形设计与避险车道等安全设施的设置要求,从路网层面提出了标志的设计要素,以满足在路网内进行安全转换的要求。推广成果形成了《贵州省公路安全性设计指南》。
    在桥梁等大型构造物的建设中,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员为克服毕都高速公路桥隧比大,构造物多,建筑用砂量巨大,而沿线又没有天然河沙,但石材分布广泛的困难和特点,推广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综合应用技术”。科研人员同时在混凝土的泵送性、自密实性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高密度混凝土的配合比,并成功应用于毕都高速公路抵母河特大桥、北盘江特大桥等斜拉、悬索结构桥梁中,成功解决了桥梁等大型构造物建设中的设计和施工难题。推广成果形成了《贵州地区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大粒骨料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指南》。
    在隧道施工中,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推广实施了行业领先示范技术“煤系地层隧道建设技术”。科研人员将瓦斯灾害防治作为核心目标,着力提高毕都高速公路水箐沟、梅花箐等6座高风险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保障水平。在瓦斯分级标准与作业方法,揭煤防灾、防爆设备造型、施工通风、自动监控与预警等方面进行集成示范,构建了毕都高速公路瓦斯隧道施工防灾减灾技术体系,有效地防止了毕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瓦斯灾害事故。推广应用成果形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瓦期隧道设计技术指南》、《贵州省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和《瓦斯隧道作业指导书》。
    在路面施工中,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推广实施了示范技术“不良气侯条件下沥青路面抗凝冰技术”。科研人员同时针对毕都高速公路沿线经常发生冻雨、凝冰的气候特点。从蓄盐路面、抗凝冰涂层路面和路面自动预警及自动喷洒抗凝冰液3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最后在毕都高速公路形成凝冰的气象条件、致冰因子、抗凝冰路面材料配合比、抗凝冰液组成、喷洒设备设计制造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形成了毕都高速公路三种抗凝冰技术,并在三处典型路段进行了应用。
    在质量控制方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推广实施了示范技术“锚索、锚杆施工质量无损检测与控制技术”。科研人员同时针对锚索(锚杆)在施工中存在长度不够、压浆不饱满、有效预应力不足等质量通病,进行推广、示范、应用和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锚索、锚杆施工质量无损检测与控制技术”中的锚索有效预应力检测分项技术与传统验收方法相比,单根检测效率提高至少2倍以上,大大减少检测时间。“锚索、锚杆施工质量无损检测与控制技术”的预应力智能化自动张拉分项技术及设备,则在边坡预应力、锚索T型架、箱梁、现浇梁等全线预制预应力工程中进行了大面积有效应用,有效解决了施工效率最低,控制精度较差,管理难度较大等三大问题。科研人员在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形成了毕都高速公路《锚杆、锚索施工质量无损检测与控制技术作业指导书》。
    在安全防护方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将最先进的路侧安全防护技术成果“高原山区高速公路新型交通安全设施应用技术”,结合毕都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推广、示范、应用和研究。科研人员将整条道路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虑,有效解决了现有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栏、三角地带、护栏端头、过渡段等防护能力不足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弹性转子防撞护栏在小半径路段的应用,来纠正车辆的行车导向。
    在生态修复及景观再造方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科研人员结合毕都高速公路地形地貌复杂,路堑边坡多,经过三段风景区,路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推广实施了“山区高速公路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技术”。科研人员以“融合性”为理念,以修复还原一个自然的生态基底为目标;对路域新旧元素进行整合利用,使路侧、中央分隔带、隧道洞门、立交、服务区等结构物与自然环境协调,构筑宜人的生态景观,毕都高速公路成为乌蒙山区最美的风景线。
    在低碳节能方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的科研人员推广、实施了“山区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科研人员将国内公路隧道照明参数设计、新型节能光源、不同类型隧道供配电方式及分期方案等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三家寨隧道、深沟隧道、耿家屋基隧道等6座隧道中。经现场测试验证,大大改善了公路隧道内的行车环境。
    到2016年上半年,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其余的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综合保障技术、路基高边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隧道及长大纵坡路面抗滑技术、隐伏岩溶综合物探技术、山区大跨径桥梁抗风与架设技术、长大纵坡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技术、公路隧道群运营安全保障技术等7个安全保障类示范推广技术也都已全部在毕都高速公路建设现场推广应用成功,并取得新的应用成果。

科技攻关指向前所未有的难题

    “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科技攻关全部指向高速公路建设中前所未有的世界性难题。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的科研人员针对毕都高速公路冻雨气候经常发生,冻雨会对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对斜拉索和吊杆等局部构件的风振稳定性产生影响等难题,开展了“冻雨条件下缆索承重桥梁的结构行为及运营对策课题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依托毕都高速公路在建的北盘江特大桥和抵母河特大桥深入开展。北盘江特大桥是主跨720米的钢桁梁斜拉桥,抵母河特大桥则是单跨538米的钢桁梁悬索桥。
    科研人员经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课题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获得了斜拉索发生驰振的条件判别方法,得到了三维覆冰斜拉索的气动力参数等关键数据,提出了一套冻雨积冰条件下缆索承重桥梁抗风性能的评价等关键方法。提出了一套针对冻雨条件下的缆索承重桥梁运营管理的核心对策。
    钢管混凝土拱桥最早是从我国的西南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设计、建设都比较成熟的桥型。但这种桥型在不同的地形、地质与施工条件下仍然不断地对其设计、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净跨360米的毕都高速公路总溪河特大桥,作为我国西南山区深山峡谷地区特大跨度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就是这种桥型的典型桥例。总溪河特大桥同样需要在应用基础理论、结构设计、构造处理、施工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以为其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的科研人员为此开展了“深山峡谷特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的研究。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先后开展了“特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空间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研究”,“新型钢管混凝土栓焊节点力学性能研究”,“钢管混凝土主弦管节点内栓钉构造与受力性能研究”,“总溪河特大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四个专题的研究。
    这些专题研究,针对总溪河特大桥建设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均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深山峡谷特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型钢栓焊节点设计方法”、“深山峡谷特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型的适应性施工方法”,等等。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中采用栓焊节点,解决山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构件运输与拼装难题;”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栓焊节点的受力计算方法和合理构造;”提出了“在钢管混凝土桁拱节点部位设置内栓钉的构造措施,解决弦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脱空问题”提出了“设置内栓钉的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界面抗剪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的设置要求”等突破性理论,形成了“主拱圈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自动填充技术”。通过混凝土生产工艺研究及模型灌注试验,首次在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采用“下灌上顶”新工艺,解决了传统管内混凝土“拱脚灌注”过程中管壁环向应力过大造成的爆管、堵管及混凝土密实性差的难题。
    这些科研成果和突破性理论为我国深山峡谷特大跨度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成套关键技术体系。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公路工程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西南交通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组织实施的“都格北盘江大跨度钢桁斜拉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依托正在建设的北盘江特大桥同步开展课题攻关。
    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在山区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抗风技术、山区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抗震及结构非线性技术、山区条件的斜拉桥钢桁梁结构体系和构造技术、边跨顶推施工架设技术、中跨悬臂拼装技术、栓焊结合钢桥面和压重方案及构造技术、钢桁梁斜拉桥施工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山区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感知评估系统关键技术、山区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安全预警与应急关键技术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这些重大突破性成果包括,科研人员首次提出了“中纵梁+大次横梁”支撑体系模式,首次提出了“纵移悬拼”施工技术,首次提出基于风险关注点的新型巡检模式等创新性成果。
    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科研人员组织实施的“高性能钢筋产业化在高墩大跨径桥梁中的示范应用研究课题”,以高性能钢筋材料研究;高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匹配性及工程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
    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研究课题在高性能钢筋材料研究中确立了产品成分、性能等主要技术指标体系;高性能钢筋的关键成分、轧制工艺和夹杂物及其显微组织参数等对钢筋性能影响的研究;冶炼高性能洁净钢生产技术研发;轧制高性能钢筋的控轧、控冷工艺技术研发等4个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在高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匹配性及工程应用研究中的高性能钢筋混凝土试验研究;高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分析;高性能钢筋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等方面同样取得突破性成果;科研人员同时编写了《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指南》,并首次将高性能钢筋应用于北盘江大桥。通过分别对北盘江大桥主塔、主墩、辅助墩和桩截面进行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得知:采用高性能钢筋可明显提高试件的抗剪承载能力,减小钢筋用量,降低施工中钢筋布置和混凝土振捣施工难度。

“科技示范工程”引发高度关注

    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贵州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给予了高度关注。
    交通运输部在毕都“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先后在科技攻关项目中给予860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在推广示范项目中先后给予650万元的经费支持。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都“科技示范工程”。
    2013年12月9日,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到毕都高速公路视察指导“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
    2012年8月到2013年5月间,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多次到毕都高速公路建设工地视察指导科技示范工程的筹备和实施。
    国家部委高度重视毕都“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
    2012年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组到毕都高速公路检查指导“科技示范工程”的筹备和实施。
    2013年4月17日,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一行到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现场视察指导。
    交通运输部有关司局、部属单位也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贵州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毕都“科技示范工程”。
    建设期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陈志刚(时任)、副厅长罗强(时任)、总工程师潘海及厅科技处处长康厚荣、贵州高速集团董事长任仁、总经理吴俊、总工程师梅世龙等都先后分别多次深入毕都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视察及指导“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
    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还得到了贵州省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贵州省科技厅专门为“科技示范工程”中的科技攻关课题“高性能钢筋产业化在高墩大跨径桥梁中的示范应用”研究课题拨出450万元的研究经费。
    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同样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在2013年到2016年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交通及相关行业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杨盛福、王秉纲、陈国靖、蒋树屏、汪双杰等分别对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关注。
    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总共有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地交通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3座国家级实验研究中心;公路交通安全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工程实验室,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交通隧道工程技术实验室等4座省部级研究中心参与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

丰硕成果誉满业界

    躺在地上的是路,竖起来的是丰碑。
    一千多个日夜的风雨兼程,一大批科研人员以自己的智慧、胆识和辛勤汗水日夜奋战,毕都高速公路顺利完成了“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并取得了经济、社会、理论、学术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毕都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的设计、施工,比原计划节约资金约820余万元。
    通过应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毕都高速公路桥梁减少30%~40%的钢筋用量。
    通过应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可以减轻冻雨对缆索结构的破坏,从长远来看可节省养护费用。
    通过应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解决了总溪河大桥技术难题、减少工程建设难度、加快进度、降低或节约建设成本2000万元。
    “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低碳环保行业领先技术,在毕都高速公路的推广示范应用,同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果。
“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还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通过应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交通行业的科技进步、区域社会的发展,同时有效提高了毕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质量、施工效率、施工安全和管理水平,提高了运营安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在毕都高速公路的实施还取得一大批理论、学术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
    据统计,毕都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自实施以来,共发表论文84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专利24项(授权19项),编制技术规程1部、技术指南9部、施工指导意见书3部,颁布地方标准3部。在“贵州乌蒙山区毕都高速公路安全保障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共培训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技术人员400人次,培养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人才5人,培养高、中级职称人才30人。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参与科技示范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迅速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高级领军人才。(文/龙曲)
    (图/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毕都高速公路项目办、贵州省交通勘察设计院)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