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1-18
2018-01-18 第10版:环保 大 | 中 | 小 

中国对“洋垃圾”说NO之后 后续执行问题更需关注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6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7年年底,中国正式停止进口生活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4类24种固体废物,拒绝做“世界垃圾场”的决心落地成行动,震动欧美日等垃圾出口大国的“洋垃圾”禁令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新禁令颁布,对国内外相关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动,“洋垃圾”出口国亟须解决如何处理本国日益增长的垃圾难题。而在国内的垃圾分类和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也还需在一段时间内依靠拾荒群体的非正规资源回收体系。

垃圾出口国已有“中国依赖症”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家。20世纪80年代,为缓解材料不足,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俗称“洋垃圾”。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主任刘华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生产需求不断增加,固体废物进口量也节节攀升,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垃圾贸易体系中心。
    据了解,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10倍,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已经成为了一项大宗交易品。在全国各地,都开设有专门的“洋垃圾”回收机构和场地,为垃圾出口国改善生存环境做出了“卓越贡献”。
    根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2/3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总价值超过22亿美元。欧盟27国同样依赖中国接收废弃物,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地运往中国。而根据英国《卫报》的统计,英国每年有270万吨废塑料流向中国,占到该国塑料垃圾产量的2/3。
    打孔CD、废旧衣物进入公众视野的同时,非法走私也悄然兴起。事实上,如果废旧原料处理得当并得到有效利用,对于环境的影响也许微乎其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洋垃圾”催生了大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给加工地及公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
    刘华表示,最具代表性的东南沿海小镇——广东贵屿,就曾饱受非法进口电子垃圾拆解带来的危害。拆解电子垃圾中的有用材料,提炼贵金属需用火烧、酸洗等工艺,由于缺乏环境处理措施,当地空气中常年飘着令人窒息的有毒有害气体,排入大量废水废液的河中鱼虾绝迹,水源被污染不能饮用只能依靠外来供水。据2003年检测,当地约八成儿童血铅超标,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
    鉴于进口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过程的处置不当和监管不力,中国政府也曾采取过一些治理措施。从公布《禁止进口货物目录》到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洋垃圾”走私,再到2017年7月印发《实施方案》,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WTO)年底前紧急禁止4类共24种固体废物入境。
    刘华认为,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了中国拒绝成为世界垃圾场的决心,希望借此改善“洋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同时带动国内滞后于行业发展水平的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建设和垃圾分类回收。

新方案三大亮点

    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负责人曾表示,我们从来都是坚决拒绝“洋垃圾”入境的。我国在打击“洋垃圾”走私、加强固体废物进口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监管不力,走私“洋垃圾”现象屡禁不止。
    《实施方案》的提出,完善堵住“洋垃圾”进口的监管制度、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建立堵住“洋垃圾”入境长效机制、提升国内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刘华看来,与过去相比,《实施方案》有几大亮点:
    第一,打击“洋垃圾”有了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实施方案》从调整固体废物进口管理目录入手,逐步减少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同时,完善强化了进口许可证制度。《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修订也提上议程。
    第二,针对“洋垃圾”走私,将开展从源头到集散地,覆盖全过程环节(海关、质检、环保等)的立体打击。
    第三,制定了每项工作的时间表,明确了责任主体部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新禁令颁布,垃圾出口国未有足够时间调整适应,对国内外相关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刘华认为,对美欧日等垃圾出口国而言,垃圾处理长期依赖于向中国输出的重要路径被切断。庞大的输出量在中国停止接收后将安放何处?“洋垃圾”出口国亟须解决如何处理本国日益增长的垃圾难题。
    对进口国中国而言,停止进口“洋垃圾”将带来多方面利好,最为显著的是将拉动国内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产业发展和垃圾分类回收。以废塑料行业为例,中国废塑料年进口量从1992年的30万吨飙升至2016年的734万吨,停止进口后,中国废塑料企业将面临每年数百万吨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过国内的垃圾分类和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填补。

政府、企业、普通消费者共同努力

    中国限制进口“洋垃圾”,世界垃圾贸易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国家的公众这时候才发现,他们的废品回收系统其实远比自己想想的要脆弱,很多垃圾并不是被用高端的方式回收再利用了,而是直接扔给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刘华认为,短期来看,“洋垃圾”出口国可通过暂存缓解压力,但暂存会对储存地区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同时,这些出口国可能会寻找其他输出地转移“洋垃圾”,带来潜在的污染转移。
    反观中国国内,在刘华看来,禁令可以切断“洋垃圾”入境,却不能短时间内快速弥补短缺的原材料,同时也导致了包括纸、塑料在内的多种原材料价格上涨。在中国国内的垃圾分类和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还需在一段时间内依靠拾荒群体的非正规资源回收体系。
    “另外,禁令的后续执行问题仍需关注。”刘华表示,在中国随后提交给WTO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废塑料》文件中,规定夹杂物总重量不应超过进口废塑料重量0.5%,并未采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0.3%,标准的放松或将削弱禁令执行效果,也不符合禁令“加严夹带物控制指标”的要求。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