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5-10
2018-05-10 第06版:智慧城市专刊 大 | 中 | 小 

“特”字上做文章 让特色小镇更“生态”

作者: 吴为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90
吴为

    从广义上理解“生态”二字,“生态”问题便涵盖特色小镇创建中提到的几乎所有问题。而好的特色小镇就是一个以某种特色产业为基础的完整的生态循环圈或者说生态闭合圈。
    生态概念最早出现于生物学,然后应用于环境,如今应用于社会、应用于经济。生态是什么?简单说,生态即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说白了,就是自然界的一切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素复杂繁多,并非人类一眼可以看穿,只能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怀有一份敬畏心,亦步亦趋,一路顺应,不断修正,才是上策。特色小镇的创建经营也是这个道理。人类经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生态。“乱点鸳鸯谱”一心想发展某个产业,往往发展不起来,而没有规划到的,可能蔚然成风。
    特色小镇不是“加法”,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可以说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从大处讲他是“雁阵”的一个位置,从小处讲他是循环闭合的链。
    因为特色小镇是“生态系统”,所以要因地制宜,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要严控房地产化的倾向,要严格节约集约用地,要注重打造鲜明特色。这些才是维护良好生态系统最合适的做法。
“促进特色小镇规范有序发展”一文是对两个《意见》的充分阐述,是对特色小镇创建中存在问题及时纠偏的好文。笔者认为,陈亚军司长专门提到的七个方面问题,还是归结到各级政府没有在“特”字上做文章——
    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准。一些地方把特色小镇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把特色小镇等同于一般的小城镇建设,等同于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或体育运动综合体项目,特色小镇明显没有“特色”。二是盲目发展,质量不高。有的地方政府跟风发展、相互攀比,有些地方用地粗放,重增量扩张轻存量改造。有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留下败笔、造成遗憾。何来“特长”?三是同质化较严重,特色不鲜明。部分地区简单模仿、照搬照抄浙江经验,“学形不学魂”,甚至“东施效颦”。还有很多“基金小镇”,内容重复、形态雷同,失去了“特质”。四是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市场化不足。以领导意志替代市场规律,一厢情愿地发展自认为有前景的特色产业。甚至出现“空镇”“鬼镇”。“特立”何在?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比如,重产业轻配套。为营造新景观,抛开原有镇区的良好人口经济文化基础,催生成“形象工程”,放弃了“特产”。六是盲目举债,积累财政金融风险。部分地区抱着“借钱赚政绩、欠账下任还”的心态大量举债建设特色小镇。只能称作“特差”。七是房企过度参与,小镇地产化。有的房地产企业以特色小镇之名变相搞房地产开发,加重房地产库存。千城一面,体现不出“特征”。
    既然是特色小镇,就得处处在“特”字上做文章,加上走“生态”这条必由之路,才能把小镇的产业个性做到完美、做到极致,方能使特色小镇成为一方水土里的一个大大的“特写”。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