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08
2019-01-08 第06版:品牌 大 | 中 | 小 

淮海实业:多维并行带动高质量发展

——访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伯根

作者: 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835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郭丁源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每一位企业家面前的现实问题。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实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童伯根。作为业内知名企业家的他对于高质量发展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除了需要领会要义、乘势而上外,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落实,包括提质增效、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等。”

领会要义 乘势而上

    中国经济导报:淮海实业如何实践高质量发展?
    童伯根: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论断,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找准时代坐标、顺应发展趋势。这也是淮海集团今后发展的遵循和方向,必须改变依靠要素投入“铺摊子”、追求规模扩大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上台阶”、追求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实现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对于淮海实业来讲,长期以来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刚起步,支撑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产业层次不高端,传统产业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单位之间不平衡不充分。各单位经营效益有盈有亏、管理水平有高有低、改革创新有快有慢,没有完全实现同步发展;另外,机制体制不活、转型动力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效率效益低下等问题在部门和单位中仍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三是市场开拓不平衡不充分。主要市场相对单一,面对传统市场份额的不断萎缩,走出去力度不够,省外市场和非煤市场开拓乏力、占比较小,缺少多渠道的营销网络,缺乏多元化的市场布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政策导向看,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环保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在倒逼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窗口期和新机遇。从产业发展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强调,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这些提振了淮海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的信心。谱写淮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必须更加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延伸、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奋力闯出转型升级发展新路。

提质增效 精细管理

    中国经济导报:淮海实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如何解决浮现出的问题?
    童伯根:质量不优、效益不高,始终是淮海集团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软肋短板。速度有上线,质量无止境。既要保持速度、做大规模,更要注重质量、提升效益。必须把发展的注意力放到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放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坚定不移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一是要提升产业层次。近年来,淮海实业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主动减量,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但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因此,要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产业层次“低转高”、管理模式“粗转精”,实现由订单式生产、批量化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转变,打造升级版、迈向中高端、满足新需求。
    二是要塑造企业品牌。长期以来,淮海实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煤机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建筑工程质量不优、信誉不高,服务业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低,质量管理不能完全达到行业标准,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企业形象、削弱了竞争能力。坚持质量第一,必须更加重视产品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水平、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更加重视品牌建设。
    三是要提高效率效益。效益效率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终将消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益优先,聚焦双效,提升双效,真正做到经营不亏损、投入有产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增强效率效益意识。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淮海实业必须旗帜鲜明向亏损宣战,树立“亏损耻辱、盈利光荣、亏损就是僵尸企业”的经营理念,增加赢利点、止住出血点,坚定不移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坚决打赢扭亏脱困攻坚战。
    四是要精细内部经营管理。要强化“一切成本皆可降”的观念,坚决克服“成本潜力已经挖尽”的思想,毫不动摇聚焦双效,保持严管严控成本力度不减、攻坚扭亏脱困力度不减,坚决防止因放松管理导致成本急剧上升,冲淡甚至抵消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强化生产现场管理,逐步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开放合作 加速转型

    中国经济导报: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淮海实业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童伯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开放合作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是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开放合作步伐越快,转型升级效果越明显。淮海实业要转型发展就必须树立开放思维、增强战略眼光,努力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集聚要素、谋求合作,坚定走好合作转型发展之路。
    一是要聚焦主业寻合作。做精机械制造产业、做强建筑建材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是淮海集团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遵循。开放合作,决不能乱向跑偏,必须聚焦主业,围绕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挖掘自身优势,坚持“靓女先嫁”,积极寻求合作,真正把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和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二是要招大联强寻合作。知名企业不仅信誉好、实力强,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领先、市场网络健全,这正是淮海实业的短板和不足所在。只有加强与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有效补齐自身发展短板、放大国有资本优势、创造发展协同效应。因此要积极开展产权、管理、资金、市场等全方位合作,通过引资、引智、引技、引制,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三是要积极主动寻合作。要对自身业务产品、资源优势进行全面梳理、摸清家底,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寻求合作对象,谋划新的项目。但在寻求合作、上马项目的过程中,决不能盲目盲动,要积极走出去,了解新信息、掌握新趋势、把握新动向,并严格按照“科学调研、专业论证、集体决策、按规审批”原则,加强市场调研论证,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四是要融入区域发展寻合作。区域经济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只有把准区域发展脉搏、融入区域发展大潮,转型才能快速度、发展才能高质量。要主动融入淮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合肥都市圈、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抢抓机遇,做足文章。重点要抢抓淮北市转型崛起的战略机遇,主动融入、深度对接。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