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6-04
2019-06-04 第02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分类推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来自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的百户调研

作者: 蒋凌飞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582
蒋凌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了解小农户当前发展短板和潜在提升路径,笔者利用在广西田东县挂职机会,通过随机抽样和“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走访了该县祥周镇21个行政村104家农户。总体来看,小农户发展存在短板,但改造提升空间较大,可顺应不同农户发展意愿和条件,分类推进其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小农户发展有哪些短板

    祥周镇地处右江河谷中部,全镇共辖21个行政村205个自然屯,总人口6.8万人。近年来,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该镇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和家庭经营转型同步推进,以芒果、香蕉、火龙果、秋冬菜为主的果蔬产业格局逐步形成,农业发展条件和农户收入水平均有了大幅提升。然而,小农户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仍存在劳均产出水平相对低下、增收致富能力不够稳定等问题,发展短板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承包耕地分布零散,生产管理成本较高。根据调研情况,农户耕地经营面积普遍较小,81%的农户经营面积不超过10亩。同时,因土地有远近、高低、肥瘦等差别,集体出于公平考虑,通常要让各家分得的土地好坏均沾,连片较少。各家土地往往这里一亩、那里几分,管理过程高度碎片化,在连片情况下可能一天半就能完成的工作,实际上却要花两到三天。
    耕农年龄结构老化,农业知识技能落后。年轻一代从事农业的经验和意愿远不如父辈,他们除中学阶段放假偶尔帮忙摘果、收菜外很少下地,多数从学校毕业后便外出务工。留在家中务农的劳动力占一半左右,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其中,50岁以上的接近半数。他们掌握的农业知识技能整体上相对陈旧,同时有些受限于身体条件难以投入足够管理,对于雨水频繁、地力下降、病虫害增多等因素引起的减产时常感到无计可施,甚至出现“有种无收”情形。
    兴农资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乏力。63%的农户面临用水困难或交通不便问题,严重制约作物管理、农资运送、产品装车等生产销售过程。少数农户会通过挖掘简易山塘蓄水、集资购买废石料铺路的方式自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但投资规模和改善效果十分有限,主要寄希望于所在村屯争取到县里产业路硬化、水柜建设、土地平整等方面项目。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收益没有保障。农产品难以在本地市场消化,主要依靠外地收购商在本地委托的中间商代收,与市场价格脱节。多数农户表示,农资价格每年稳定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却时好时坏,以致投入农资时容易患得患失,担心用少了品质差、没收成,用够了如遇到产品“烂市”,反而损失更大。农户增收一半靠勤劳,一半靠运气,往往赚一茬,又亏一茬。

小农户改造提升空间在哪里

    经调研发现,不同小农户经营水平有高下之分,发展意愿也存在较大差异。祥周镇全镇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户中,希望放弃经营、扩大规模、维持现状的农户分别占比38%、8%、54%,分别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接受社会化服务等方式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目前,不同小农户改造提升条件已相对成熟:
    有可借鉴的土地流转经验。调研样本中,耕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3%。已流转项目运转顺利,规模基本在500亩以上,不仅有效整合了分散农地资源,显著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且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技术来经营香蕉、火龙果等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土地经营价值,流转后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户也通过给承租方做工获得更加稳定的收益,为潜在的土地流转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有较扎实的农场发展基础。调查中,有10家农户经营面积在20亩以上,形成实力较强的小型农场,与普通小农户相比优势显著。一是种养能力强,管护经验丰富,经营的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二是市场经验足,家庭成员多有开农资店或代销果蔬经历,对于市场信息更敏感,能率先抓住商机引进新品种;三是发展思路活,积极尝试观光、采摘等方式提高经营收益。这类农户学习意愿强、发展后劲足,具有进一步成为家庭农场的潜力。
    有较稳定的特色产业优势。各村发展程度不同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如中平的香葱、联福的芒果、甘莲的小番茄、那达的龙眼等,这为通过统一服务连接分散的小农户提供了条件。例如,中平村合作社正在尝试以标准化香葱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户转型,通过统一的农资发放、管护培训、订单采购帮助农户提升产品质量和收购价格。

如何分类推进小农户农业现代化

    笔者认为,可以积极顺应农户发展意愿和条件,分类推进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有序推动土地流转。一是整合农地流转供求信息,在农村集体产权登记确权基础上,推动农户承包土地面积、位置等信息线上统一管理,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官网、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动态收集和公布流转意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由财政资金按一定比例对流转项目的水利、电力、道路建设进行支持,对于位置偏、设施差的流转项目适当提高财政配套资金比例,增强对承租方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农户权益保障,在签订合同环节为农户提供法律服务,确保农户理解相关收益风险,同时将承租人信息纳入地方和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拖欠租金、透支地力、污染环境等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培育壮大家庭农场。一是开展职业培训,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等平台,有重点地帮助农户进一步提升种养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更多年轻人通过培训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并返乡务农创业。二是加强资金和土地支持,采取优先承租流转土地、允许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鼓励小型农场或其他有扩种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规模。三是引导生产技术提升,以家庭农场或小型农场为载体开展良技良艺良法应用试点,通过发放应用补贴、支持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等方式给予支持。
    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经营性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服务;另一方面,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依托自有生产基地、农资采购和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周边村屯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和统一营销,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盈余分配机制。
    (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事司挂职干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