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10-11
2019-10-11 第04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甘肃定西:从不通火车到跨进高铁时代

作者: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蔡娜 王斌报道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86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蔡娜  王斌报道

    “曾经‘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市,如今的巨变令人瞩目。”定西市委副书记、市长戴超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定西新闻发布专场会上介绍,定西市2018年生产总值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000万元增加到356.3亿元,增长508倍;财政收入由1953年的132万元增加到48.6亿元,增长3685倍。
    戴超指出,定西70年最大的成就在于实现“四个历史性”转变:
    ——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接近小康”的转变。
    戴超表示,长期以来,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定西大力发扬领导苦抓、群众苦干、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修出了层层梯田,在荒山秃岭上建起了生态家园,在千山万壑间铺就了通达道路,建成引洮工程,彻底解决了整体性温饱问题。
    近年来,定西市以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贫困人口由1983年底的170万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78%下降到9.1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今年,将有17.76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36%,5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实现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
“定西境内60%是山坡沟壑,十年九旱,生态脆弱,灾害、贫困问题叠加。”戴超指出,近年来,定西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治山治水、种草种树,改善生态助推脱贫攻坚的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定西市林地总面积100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4.3%,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不足6.1%增加到1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7.1%。
    戴超强调,定西市持续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行“河长+警长”“驻地督察员+驻厂监察员”“网络+网格”环境监管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优良率达到96.7%,地表水、地下水和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彻底改写了“干旱缺水灾贫叠加”的历史。
    ——实现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的转变。
    戴超表示,2018年定西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92元,这里面60%以上来自产业收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定西市已组建龙头企业16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720多个;定西市18个农产品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定西马铃薯”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定西市还加快绿色发展崛起,聚焦实体经济,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等十大生态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彻底改写了“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历史。
    ——实现从“贫穷积弱”到“安居乐业”的转变。
    据戴超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初,定西农村基本上都是土坯房、烂泥路,80%以上的行政村不通电,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真可谓“贫穷积弱,百业待兴”。而如今的定西市,已从不通火车到步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贯通;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6%,吃水难的问题彻底解决;29.15万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全住房全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卫生、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和97%,全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3%;社会和谐稳定,成为甘肃全省唯一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的地级市。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