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1-21
2020-01-21 第02-03版: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浙江:全力打好“组合拳”,推动产业链水平新提升

作者: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479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是党中央基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产业发展阶段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浙江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突出强创新、育主体、提能级、优环境,坚决打好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打造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聚焦创新引领,持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一是注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以实施尖峰基础研究行动计划为抓手,打好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组合拳。重点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开工建设,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谋划建设新一代工业互联网系统信息安全、极限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二是注重创新载体培育。加快建设杭州、宁波温州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中心和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加快推进杭州城西、宁波甬江、G60、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融通发展,推进500多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引领全省高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聚焦产业赋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一是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核心的新产业。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制定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经济、新材料、氢能产业等发展行动计划,建设数字大湾区、移动支付之省、企业上云、城市大脑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浙江省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数字化指数列全国第一。二是大力实施“五个千亿”投资工程。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等五大关键领域推进实施千亿级投资工程,2019年安排项目1500多个,完成投资5000亿元以上。三是聚力打造重量级产业大平台。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四大建设”,完成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近万亿元。布局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全省194个特色小镇,打造集聚重量级未来产业的主载体。四是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制订实施浙江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计划,谋划建设万亿级产业集群。杭州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和宁波新型功能材料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目前全省已培育形成年产值超千亿集群10个、超百亿集群80多个。
    聚焦主体升级,有效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主体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和科技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优质骨干企业,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超过6万家。二是支持民企发展,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印发出台“民营经济31条”,相继出台200余项配套政策,构建“1+11+N”政策体系。2019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7261亿元,同比增长7.5%,占比为62.1%。三是集聚人才资源,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双创活动周杭州主会场活动,滚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出台人才新政25条,推出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创业等政策,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发展。目前,在浙“两院”院士54名,全省研发人员数达41.5万人年,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等创新创业“新四军”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聚焦精准服务,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企业投资服务。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浙里办”“浙政钉”政府服务一体化信息系统;浙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上线试运行,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备案到竣工验收审批“最多90天”,该平台获评全国唯一五星级综合示范平台。二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建成“亩均论英雄”省市县三级大数据平台,建立“亩均效益”企业综合分类评价制度,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有力支持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是着力降本减负。累计出台5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加上国家减税降费相关措施,2019年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以上。
    下一步,浙江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要求,聚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动能等,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产品升级迭代和市场环境优化,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快补齐产业基础短板。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补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短板,大力支持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和研发机构,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结合“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标准建设“万亩千亿”等高能级平台,培育打造汽车制造、绿色石化、现代纺织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量级未来产业,统筹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服务力度、创新培育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向设计、研发、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拓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和潜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帮助行业企业化解困境。四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行动,强化制度供给、政策落地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加快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