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3-12
2020-03-12 第04版:绿色 大 | 中 | 小 

网络植树:“互联网+公益”能种树更能扶贫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673
     中国绿化基金会/供图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又是一年植树节,在这个疫情防控的特殊春天里,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宅经济”发展迅速,这也为绿化公益事业开创了多元的渠道和平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绿化基金会计划在3月12日至4月20日期间,将传统的线下植树节启动仪式转移到线上,举办线上植树节活动。今年的植树节,虽然我们不能扛起铁锹走向户外,但是可以动动手指,通过网络植树的方式参与到植树节中,捐植一株枸杞苗木,不仅实现了植树的梦想,还能参与到生态扶贫项目中。
    这是由最先倡导网络植树的中国绿化基金会在2007年发起创建的“幸福家园暨网络植树”生态扶贫项目,以10元一棵树的小额捐款模式,借助“互联网+公益”的优势,面向海内外公众募集善款,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在线植树造林的公益活动,资助西部地区的贫困家庭种植生态经济树。

线上植树节:便捷性、互动性、娱乐性

    中国绿化基金会项目二处处长黄红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的发生给线下活动的参与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由于疫情的暴发,增强了公众保护大自然的决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加坚定了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关爱地球家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今年网络植树节的启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黄红介绍,本次活动旨在让公众简单便捷地参与捐助,做到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所有活动设计遵循低门槛、高回馈的原则,公众可以通过发动身边亲朋好友,为自己助力累计能量,能量积累值将进行排名。待活动结束后,根据能量排名,不仅能够获得荣誉证书、网护自然官方微博点赞互动的回报,还有机会获得冠名1片公益林和项目地实地探访的名额。
    在黄红看来,与以往的活动相比,本次植树节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三大特点。“首先是便捷性,公众只需一部手机,通过微信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活动,查看自己的能量。其次是互动性和娱乐性,在活动中获得能量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直接为项目捐款,捐赠款将按一定的比例换算成能量。也可以通过好友点赞助力获得能量。同时我们还会为能量进行实时的排行,通过能量值的累加,逐级解锁不同的勋章,更加的富有娱乐性。”
    值得一提的是,公众在娱乐的同时,也助推了西部地区的绿化和脱贫。

种植经济作物实现生态环保和生态扶贫双丰收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沙化现象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人口贫困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13年前,我们在西部地区看到了荒山、荒坡,那个时候就在思考如何在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的同时,又能满足当地农户脱贫的诉求,让贫困农户得到真正的受益。”黄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10年前,这个项目演化为生态扶贫项目,先后在甘肃通渭、广西金秀、宁夏固原种植沙棘、石崖茶、枸杞等经济作物,既实现了生态保护,也调动了农户积极性,提高了农户收入,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在宁夏中宁县,从前这里大多数的农民依靠种植玉米和水稻为生,只能实现自给自足。如今,这里种上了枸杞,收入是玉米、水稻的10倍,这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每亩4000多元稳定的收入,还持续改善着周边恶劣的自然环境。
    海虹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的村民,是2018年“幸福家园生态扶贫”项目的受助人之一。
    为了能够照顾家中老人和两个儿子,当同龄人为了生计纷纷离开贫瘠的村庄时,海虹却成了为数不多留下的年轻人。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靠着丈夫母全军在外打零工支撑,实在缺钱了,就卖上几只羊补贴家用。最让海虹担心的不是明天吃什么,而是没钱给手有先天性残疾的大儿子治病的境况。
    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并没有让海虹怨天尤人,她更希望爱心网友捐赠的830株枸杞苗木通过自己的勤劳,能够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有个好收成,解决家里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让儿子的手有钱可治。
    在宁夏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像海虹一样的女人,她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为在外打工的家人减轻压力,让在家的亲人们生活能更加富裕,网络植树的到来,让她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小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幸福家园宁夏项目为例,网络植树对于扶贫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黄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2019年,该项目在宁夏中宁县实施,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爱心网友及明星粉丝团体,通过地方政府、林草部门和专业的合作社,为当地捐种110万株优质枸杞,共计4990亩,为当地27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及附近的留守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未来将建设万亩高标准示范林

    “‘幸福家园暨网络植树’生态扶贫项目已经发展了13年的时间,如果说最显著的成效,应该是绿化植被覆盖率的增长。”黄红告诉中国经济经济导报记者,“比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变好,风沙明显减少。”值得一提的是,生态环境在逐渐变好的同时,生态扶贫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农户增收、社会安定。
    据介绍,该生态扶贫公益项目采用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益组织+政府部门+贫困家庭+农林公司”四位一体的新型生态扶贫公益模式,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劳动脱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生态保护与消除贫困建设活动。通过种植生态经济林,帮助项目区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妇女,通过参与生态经济林种植劳动,获得劳动报酬,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当地恶劣生态环境,实现家庭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幸福家园暨网络植树”生态扶贫项目已经影响和带动全球超过4000多万人次捐资支持,社会捐款资金累计超过7600多万元,援助中国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甘肃通渭种植大果沙棘、广西金秀种植石崖茶、宁夏地区种植枸杞)种植生态经济林超过1500万株,绿化荒山荒地面积超过13万亩,援助家庭3.6万户。
    谈及未来在生态扶贫方面的发展规划,黄红说,“要建设万亩高标准示范林。”中国绿化基金会计划从今年开始,在西部地区逐步落实建设高标准的示范林,在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同时,在生态扶贫方面进行试验示范。
“也要打造区域脱贫公益产品。”黄红表示,中国绿化基金会计划在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特色,选择最适宜当地生态环境的经济树种进行大力推广,持续稳定地为当地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还要树立公益商业结合典范。”黄红解释,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以当地企业为载体,将当地农户组织起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