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20
2020-05-20 第08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新兴经济体需解决期限错配等问题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7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本次全球金融动荡中,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动荡似乎比震中心美国还严重,新兴经济体如何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对中国有什么启示?专家们就此展开讨论。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新兴经济体在疫情冲击下,风险在不断地暴露。首先,过去十年中,新兴经济体以美元计价的债务在不断上升。其次,新兴经济体在资本外流的情况下,汇率大幅下跌,导致未来偿债压力的提高。对中国而言,要加快“本地化进程”以缓解货币金融原罪,期限错配、货币错配和结构错配的问题。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本身的需求,也是世界的需求,是解决本地区货币错配问题的体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这次新兴市场爆发的强烈的金融动荡、金融危机、金融冲击是因为全球化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即风险明显大于机遇。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可能结束,但是货币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等高频率发生的问题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过去的全球化过程中,重视经济自由、政治自由,使全球效率发生了改善,但是全球化没有机制解决公平问题,这导致新兴市场无论是债务、货币、国际收支还是金融等方面的风险大大提升。对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而言,要联合抗疫,联合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第一,东亚要联合扩大内需;第二,东亚要联合实现关键技术零部件的本地生产;第三,东亚要保持金融稳定。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疫情冲击新兴市场,发生了创记录的资本外流,主要原因是过去十年全世界宽流动性低利率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的原罪更加严重,即新兴市场的货币是不可兑换的货币,所以必须要用硬通货对外支付,同时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需要到海外进行融资,这就导致了中长期的货币错配、期限错配等问题。对中国的启示:第一,经济稳、货币稳,经济强、货币强;第二,要在“雨天打伞,晴天补漏”;第三,要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涵认为,新兴经济体内部分化明显,这与本国疫情情况和经济情况相关。中长期来看,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着财政最后如何维持的问题。对中国而言,要保证汇率政策更加灵活,要为货币体系的重大变革做好准备,同时还要避免国内资产泡沫化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王晋斌认为,美元指数的走强,会使美元资产对全球吸引力进一步上升,这有利于美元霸权的进一步巩固。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新兴市场中的比较脆弱的经济体,当务之急还是疫情防控。对于整个东亚经济体而言,由于中日韩的疫情防控十分到位,目前比较重要的迅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但是中国没必要参与“亚元”,人民币将来一定会成为区域性的强势货币。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