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0-05-27
2020-05-27 第08版: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资讯 大 | 中 | 小 
热烈庆祝第12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2020贵州茶博会胜利召开

干净黔茶 全球共享 风过湄潭带茶香 贵州“茶人”走出产业融合新路子

作者: 童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706
     茶园冬防
    洗马镇团结村分红
    统防统治队员飞防培训
    茶园统一防控
    欧标茶园农户发证论证会
    农户采茶
    “现今世界所发现最古老的茶籽化石就出土于贵州,它的出现将茶叶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内,讲解员向络绎不绝的游客们讲述着贵州与茶叶的深厚渊源,而湄潭就是贵州茶产业第一大县。
    “长得矮矮丫,开出白白花,绿了千千岭,富了万万家。”正是如今湄潭的现实写照。湄潭县地处贵州北部,茶园分布15个镇(街道),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茶叶承载了湄潭的历史,见证了湄潭的发展,寄托了湄潭的梦想。湄潭县茶产业发展至今,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也有知名度,2019年,全县建成茶叶基地60万亩,茶叶总产量达7.25万吨、产值52.66亿元、综合收入139.45亿元,平均每亩茶园收入5000余元,成为贵州茶产业第一大县。湄潭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二重点产茶县称号。随着茶叶基地扩大、加工企业壮大、湄潭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返乡创业农民工越来越多。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全县共有300余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由打工仔变成了茶叶商。众多茶叶企业的创办,为全县众多易地搬迁群众,各类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2018年,湄潭县各类茶叶加工企业共吸纳返乡农民共就业300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000余名。到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在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上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
    在湄潭,“茶”就是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抓手,茶产业在这里不断深耕、延展。湄潭“茶人”不仅播种茶,而且传播茶、定义茶。他们在线下建设“欧标茶园”,制定标准、整合资源;在线上赋能产业,以接入大数据、区块链的方式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探索出一套可以复制全国的“湄潭模式”。
    线下统一化管理国企引领多方参与“湄潭模式”中,“欧标茶园”建设是实现产业统一的基石。欧标即对标欧盟标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欧标对茶叶的农残检测有接近500项动态指标,是至今最权威、最严格的标准。为全面推进欧标茶园建设,贵州茗城农商旅投资集团公司体现出了国有企业的担当,专门成立贵州耕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启动核桃坝村、中华村、庙塘坝村、兴隆村、随阳山村、团结村六个欧标茶园建设工作,实现欧标茶园面积5.6万亩。
“我们这个模式从茶园开始,到加工企业进来,做到统防统治、统购统施、统管统销。政府主导,国企、加工厂与农户多方参与,最后达到利益共享。”贵州茗城农商旅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助理、贵州耕田现代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兴俊表示。
    质量安全是食品的红线,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为此,耕田公司与12家高等院校、科研站所的38名专家(其中博士26名)深度合作,为当地茶产业筑起安全屏障。严格的检测标准之下,专家组对5个村5万亩茶园进行全覆盖抽样筛查显示:总抽样数为100批次,检验结果为100%达欧标。湄潭茶从数量的优势,成功转变为质量的优势、生态的优势。
    在贵州针线下交易平台大厅的场地中央,摆放着多张记录着企业名称和星级的信息牌。“我们每天会对进入的企业进行评比,对优者实施奖励,颁发证书,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何兴俊介绍,每天约有80余家企业进入贵州针线下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交易平台通过选评委、评等级、评价格、日评比、届评优等方式,透明公示水份、等级、名次信息,快速消除了同质化无序化竞争,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创新“吹哨制”,无论茶叶来自何地,现场检查时一旦发现交易问题就执行“问题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倒逼茶产业全面升级,实现高端品质。
    通过统一管理,湄潭县的茶叶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前来采购。据了解,贵州针线下交易平台2019年6月10日开始运营,至2019年年底,进入过交易平台的茶企已达到148家,针茶总交易量40多万斤,交易金额近6000万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平台2020年的开市时间延迟到3月17日,价格稍有波动,但对交易量影响甚微,每天成交量仍达2万余斤,成交金额达200多万元。截至目前,已经成交干茶30多万斤,金额逾4000万元。
    线上“三流”合一解决行业痛点
    线下实现的统一化管理锻造出了高标准的品质茶叶,那么这套行之有效的方式能否整合到线上继续发挥效益?为此,贵州针茶交易平台运用全新的“互联网+茶产业+供应链服务+现代物流”模式,在线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供应链服务、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的茶叶类高效贸易平台。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产业的融合、通过交易中心的平台,最终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解决茶企融资难、销售难的痛点。”贵州遵义茶叶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文永表示,线上平台将于近期正式上线运营。
    其中,由贵州针茶交易平台联合贵州遵义茶叶交易中心共同推出的“供应链服务”项目,以整合上下游资源为核心,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结算、实物交收、融资、质量检验、储运、信息、咨询等线上服务。为商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了一个产销渠道,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满足市场参与者的多种交易需求,形成以电子交易与金融服务、仓储监控、物流配送相结合的现货交易服务平台,真正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服务还为茶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由于茶产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是他们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此,我们提供了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比如,企业只要进入系统交易,我们就要求其必须进入平台的仓储当中,平台对其进行分级定价并形成仓单,当天卖不掉的茶叶仓单我们就可以通过仓单质押的形式帮企业实现资产流通。”沈文永介绍,除了仓单质押,平台还可以提供数据质押。“银行给某一家企业进行融资需要公司报表,但是我们不需要,因为我们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每家企业真实的交易和资金情况通过模型测算后都一目了然,甚至比企业自身都清楚。”
    此外,线上平台还与中国科学院就区块链技术达成合作。脱密数据上传到区块链后,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形成区块链证书,方便企业向银行融资或向保险公司申请货物保险等操作,银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金融机构也可在有需求时随时通过区块链获得相关信息。
    从分散到集中“湄潭模式”让茶农共享红利
    《意见》强调,要总结城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市)民变股东”等改革经验,探索“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新机制。“湄潭模式”正是通过资源整合、红利共享,让农户在统一经营中获利,破解了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脱节带来的矛盾。
    只有让农户在统一经营中得到收益,才能真正持久地做到集中。在何兴俊看来,“湄潭模式”中,农户收入的增加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红利。公司通过整合湄江街道核桃坝村、永兴镇中华村、复兴镇随阳山村、兴隆镇塘坝村、兴隆镇兴隆村农户茶园5万亩,5个村级合作社集体资产,共向银行融资1.2亿元;入股农户按2%,村按0.6%分红,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资产融资按2%,实现了利益链接,让农户、村级合作社、耕田公司实现了共建共享。二是节省投入。按茶农原先的管护方式,每亩药品投入约200元;每年防治平均7次左右,每亩每年防治人工约1.2天,按人工150元/天计算,可节约180元/亩;肥料投入每亩约300元,公司按低于市场价5%供应给茶农,每亩节约15元。上述三项合计每亩节约395元。三是价格提升。常规情况下,达到欧盟标准的茶青价格比普通茶青每斤价格提升约3元左右,按亩产300斤独芽计,每亩可增收900元左右。
    围绕解决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湄潭模式”已实现了茶园集中化管理、农民集体化合作,助推了本地茶园的转型升级。
    “原来我们分开是因为生产力不够发达,欠缺集中的技术与条件,所以只能各管各家、自己取暖,现在我们生产力发达了,可以聚合要素了,那么集中生产要素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沈文永表示,通过交易平台就是一种好的整合方式,对于我国农村改革、乡村振兴以及茶产业的发展升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用好茶园的生产资源,用好茶农的劳动力资源……用好生产关系中的所有资源,为生产力提供全域优质服务支持,协同优势互补,生产力才能更加活跃,最终实现共建共赢。而其背后的奥秘并不艰深,从分散走向集中,以规模经济代替小农经济,已经是而且也将是我国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必然方向。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在茶业大省贵州,一条经过验证并可复制的产业融合新路子已经成型,“湄潭模式”在黔北乘风起航,采撷茶香吹暖神州大地,并期待与世界更多分享。
    (童馨/文  游红/供图)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