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要闻  
 
电子报
 
“十四五”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开局良好
2022-08-16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郭占强  范莹莹  刘君霞  朱黎阳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节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主管部门把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降碳增效、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大宗固废产生量约66.5亿吨,综合利用量约37.8亿吨,同比增长1.1亿吨,综合利用率约57%,同比增长0.84个百分点。与开发利用原生资源相比,2021年,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通过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9亿吨,同比增加约0.2亿吨,“十四五”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开局良好。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作出了相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时期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进行了系统规划。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的相关专项规划中,分别对加强大宗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重点品种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细化安排。
    二是加大税收优惠。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培育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相继发布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21年版)》和《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2022年版)》,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主流产品依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再享政策红利。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攻关方面,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迎来收官,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多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得到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启动在即,该专项将进一步聚焦包括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攻关,该专项实施后,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将进一步提升。在技术应用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限期淘汰产生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固体废物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名录》,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
    四是推动产业集聚。为进一步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部署,2021年,经各地发展改革委审核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60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和4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提出了“产业布局集聚化、利用方式低碳化、技术装备先进化、模式机制创新化、运营管理规范化”五项任务。在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下,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能力稳步提升,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成为各种工业基础原材料,因此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今年3月份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跌宕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叠加,给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带来较大压力,未来走势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中,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超大消费能力,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重大项目正在谋篇布局、逐步实施,这给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充满信心。下一步,协会将继续秉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聚焦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聚焦化工渣、冶金渣、建筑垃圾等重点品种,发挥桥梁纽带支撑作用,为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循环经济协会)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没有找到对象34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